当前位置 >> 青海

迷人的可可西里

发布时间:2004-10-11 12:54:29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 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周边地区大部分都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西北角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

  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三大,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这里气候寒冷,常年大风,最大风速可达20米/秒~28米/秒,年平均气温在-4℃度以下,最冷温度可达-40多度。由于空气稀薄,气压偏低,氧气稀薄,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烧开水的沸点只有80多度。

  这里气候恶劣,但是可可西里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由于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有资料显示,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学生这样说。

  可可西里保护区地貌特征

  1、地貌基本特征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海拔4200米,本区南北边缘为乌兰乌拉山和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区内中部较低缓,具有西部高而东部低的地势特点。基本地貌类型除南北边缘山地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极高山外,广大地区主要为中小起伏的山高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山地起伏和缓,河谷盆地宽坦,是青藏高原上高原面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昆仑山为本区最高大山脉,几乎集中了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和5500米以上的高山。有现代冰川发育,并发育有一定规模的冰帽冰川。横贯于本区中部的可可西里山和冬布勒山-乌兰乌拉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带,除少数高峰超过5600米并有小规模的冰川分布外,一般山地海拔5100~5400米。上述两个宽谷湖盆带主要由宽坦的高海拔平原和台地组成,其间镶嵌着众多的湖泊,海拔高度一般在4900~4600米之间。它们之间高海拔丘陵广泛分布。从垂直方向看,本区从上向下有冰雪覆盖的极高山,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原宽谷湖盆三层。

  2、气候地貌特点本区气候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冰川作用地貌、冰缘作用地貌、流水作用地貌、湖泊作用地貌、风力作用地貌等。冰川作用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冰川仅在少数高山、极高山上分布,以大陆性冰川为主。冻胀作用、冰融作用、寒冻风化作用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冰缘地貌。流水作用虽然亦很普遍,但由于水量有限、季节变化大、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都较弱,在现代河床中砾石磨园往往很差。湖泊作用如前所述,湖滨沉积物亦以砂砾石为主。风力作用也很醒目,某种意义上亦反映冰缘环境的特点,高原风力较大,风蚀作用使地表粗化十分普遍。综上所述,本区现代地貌过程显示了寒冷半干旱环境的气候地貌特征。

  3、河流与湖泊地貌本区是羌塘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是楚玛尔河组成的长江北源水系。为雨水、地下水补给,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区内河谷地貌大多呈高原宽谷,其中一部分河流贯穿在古湖盆中。除局部河段受构造影响外,一般河谷阶地不发育。本区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处于羌塘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主要湖泊都呈近东西方向展布。区内的湖泊退缩比较明显,但并不强烈。

  4、地貌发育据地质资料表明本区特提斯海在侏罗纪末最终消失,全部脱离海侵。乌兰乌拉山西端长达2000米的海相侏罗系剖面,对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垩纪开始陆地地貌发育的新阶段。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均以红色砂岩沉积为主,反映了当时干热环境。早第三纪地壳相对稳定,夷平面发育,目前本区高山夷平面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中新世时期形成了一些新的盆地,古湖分布较广,普遍含有泥灰岩沉积,此期火山喷发活动强烈。本区西部熔岩被、平顶桌状方山地形很可能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本区地处高原腹地,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整体抬升,基本地貌形态变化不明显,区内局部差异性构造运动形成了一些第四纪古湖泊,如在昆仑山口附近和清水河等都发育的是更新世古湖。由于高原隆起,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更新世期间,区内至少发生三次冰期。冰期和间冰期的冷暖、干温变化以及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强烈寒旱化,对本区气候地貌过程和现代自然环境形成都有重大影响。

  5、地震在上新世晚期,可可西里原始高原海拔约1000米,高原面在第四纪共抬升了4000米左右,是青藏高原地区上长速度最大的区域,也是中国西部现代构造最活跃地带和中强地震的主要发育场所之一。有布喀达板峰-库赛湖-昆仑山口全新世活动断裂带;勒斜武担湖-太阳湖活动断裂;西金乌兰湖-五道梁南断裂;乌兰乌拉湖-岗齐曲断裂等主要活动断裂,据有关资料表明:1920年以来可可西里共发生过大于或等于6.0级的强地震9次,5.0至5.9级的中度地震15次,最大、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11月14日的8.1级地震,这次地震也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  保卫可可西里

  保卫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面积大大超过海南省,60年代才有人进入,然而从1984年始,每年都有三至四万人进入,其中多是非法偷猎、淘金者。

  60年代,牧民和测绘队员进入可可西里时,满山遍野的野生动物目不识人;而今,这种曾像非洲草原一样壮阔的野生动物景观已成了永远的回忆。

  在蒙语里,“可可西里”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高原西北部的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境内的可可西里行政区,夹在唐古拉山与昆仓山之间,面积约4.5 万平方公里(面积大大超过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雪豹、棕熊……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动物种类,在可可西里地区基本齐全,它们绝大多数属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令人痛心的是,自1984年以来,每年竟然有3至4万盗猎者和非法淘金者涌入可可西里,大批的藏羚羊、野牦牛、野驴成了猎杀对象及食物。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可可西里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2/3以上, 其中遭到最残酷猎杀的是藏羚羊,因为在它身上长着最优质的羊绒。藏羚绒被视为“绒中之王”,在欧美市场,一件藏羚绒披肩可卖到17000美元。

  为制止日益猖獗的非法盗猎、淘金活动,科学合理地开发可可西里,1992年在治多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的领导下,成立了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

  杰桑·索南达杰领导了保护可可西里的工作,两年中破获8起盗猎案,收缴藏羚羊皮2000多张,为此, 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95年5月,索南达杰的妹夫、 玉树州法制工委副主任扎巴多杰自愿申请到西部工委,继续索南达杰的未竟事业。8月, 治多县西部工委招募了一支以复员军人为主的公安小分队。这支精干队伍由68人组成,扎巴多杰把它命名为“西部野牦牛队”。

  经过“西部野牦牛队”三年来的努力,捕杀藏羚羊的犯罪基本得到制止;然而,想让藏羚羊安全生长,重现往日的繁荣,经费短缺是最大的困难。

  治多县是个贫困县,县里的工作人员经常拿不到工资,更无法在生态保护方面投入大量的钱。西部工委更惨,如今内外欠款已达86万余元。 (www.cctv.com)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