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宫来历 上清宫始建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960)。是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为歌颂太平盛世,闻崂山道士刘若拙修行有道,召之进京,欲留京阙。刘道士坚求还山,太祖即封他为“华盖真人”,拨赐巨款,敕修太清宫,并新建上清宫和“上苑”(即今太平宫)作为刘真人修行的庙堂。“上苑”经过近10年的建设,竣工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名之为“太平兴国院”;上清宫竣工早于“太平兴国院”,因其地理位置高于太清宫,又因在道教文化中上清比太清高一层境界,遂定名为上清宫。
据考,刘若拙受封回崂山后主要是在”太平兴国院“留住,只是按时到上清宫来巡察,晚年多在鹤山遇真庵静居,故又称上清宫为刘若拙的“别院”。晚清到民国这一阶段,上清宫曾一度是崂山道教多庙场的首席殿堂,宫里有不少年龄在百岁以上的道士,更使外人对这座道教殿堂产生神秘感。上清宫在明霞洞南约1.5公里。未进山门,先见一株高大银杏耸立宫门前,树高26米,胸径1.5米,主干周围长满子株,其中最粗的子株胸径已达40厘米,树冠所及120多平方米。这株银杏是宋太祖敕建上清宫时刘真人亲手所栽植的,树龄至今已1020余年,它的最粗的那株子株树龄也有100多年,论长势,这棵银杏是崂山风景区内最壮的一株。
来源:中华之旅
主办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