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的湖

黄盖练军黄盖湖

发布时间:2006-06-16 10:34:12

王敦义  谢和平

    黄盖湖位于湘鄂两省的赤壁市和临湘市的交界处,为两市共同管辖。赤壁市境内有曲折蜿蜒的新店河注入,临湘市区域内有湍流不息的临湘河注入。两条河相汇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波起浪涌,鸥鸟凌空,一望无垠的黄盖湖。
    黄盖湖在1000多年以前,本为洞庭湖的一大湖汊,随着时间的推移,便逐渐与其分离,从此仅与长江相通。1958年10月15日破土动工,1959年4月竣工的铁山咀群英跃进闸,从而结束了黄盖湖与长江相衔接的历史,从而黄盖湖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内湖。
    黄盖湖总面积220平方公里,水深1.5米。水域面积12900亩,临湘部分为40500亩。是赤壁市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主要产青鱼、草鱼、鲢鱼、鲫鱼、鲤鱼、鳊鱼等。这些上等鱼除了本地人享用一些之处,大部份销往省内外。除此,它还盛产莲藕和菱角。一年四季,樯橹摇曳,帆影点点,渔歌唱晚的渔人生活,给人留下永难磨灭的记忆。

    然而,不了解黄盖湖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解放前的黄盖湖却是另一番情境。据有关资料记载:解放前,黄盖湖的浅滩和附近的沼泽(罗盘洲沼泽、扬家咀沼泽等)和沟塘水田,是钉螺繁殖成灾的地方,只要人体一接触这些疫水,就免不了要患上大肚子病(血吸虫病),过去这种大肚子病属不治之症。它的最终结果是导致肝硬化并肝腹水而使你走上不归路。为此,毛泽东主席对血吸虫疫区有过“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描写。从这两句诗里,我们不难想象,血吸虫病对人民身心健康的损害是极其可怕的。鉴于这种情况,1955年湘鄂两省对黄盖湖进行了灭螺围垦。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黄盖湖进行过反复灭螺。如今的黄盖湖,再也不是“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情景,而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动人场面。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给黄盖湖疫区人民带来的新的福祉。
    就黄盖湖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了,它纳新店河和临湘河之水,雄踞长江之滨,上溯洞庭巴蜀,下达吴会。湖畔铁山与赤壁山遥相呼应,犹如金鸾凌空展翅,横断江流,气势宏伟而壮观。在黄盖湖这片神奇而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日月的变迁,目前仍然留下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遗迹,如黄盖府、黄盖咀、黄盖庙、黄盖墓、苦肉咀、铺其咀、阚泽咀、鞍咀、司鼓台、点将台等。
    在这些遗迹和浩浩荡荡的黄盖湖中,隐逸着许多烩炙人口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据说,盛夏雨启日落日出时,波起涛涌的黄盖湖中好像有一幢气宇轩昂的楼阁宫府在水中晃动。人们争相传说这便是昔日的“黄盖府”。
    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在赤壁进行三分天下的大战,东吴老将黄盖在此操练水军。据《湖北通志》,《岳州府志》、《大明一统志》记载赤壁大战后,孙权论功行赏,将原黄盖演练水军的大湖赏给了黄盖,赐名叫黄盖湖。并在湖边无偿为黄盖修造了豪华的府第。步入晚年的黄盖和当地百姓一起开垦百里荒湖。在湖畔泥沙地里种上了稻谷和棉花,在湖里捞虾捕鱼,使这四围八岸的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几年之后,黄盖去世了。四方百姓都来这里烧香还愿,一年四季香火不绝。
    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黄盖湖里出现了一条泥鳅精。这威力巨大的泥鳅精将湖底钻穿了一个大洞,涛涛不绝的江水通过这个大洞涌进了内湖,淹没了大量的稻谷和棉花,因水急浪高,湖里根本无法行驶船只,附近的老百姓纷纷到黄公庙叩拜,请黄盖出府镇妖。后来由于百姓们的哭声震动了山岳,黄公庙里的香烟渐渐积成了一朵五彩祥云,人们抬头看到云端里站着胡须、头发花白的黄盖。就在这时,忽然一声巨响,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人们惊骇得全都睁不开眼睛。不一会儿,风就息了,天也亮了,可黄公庙却不见了,黄盖湖里也风平浪静,恰在这时,湖中隐约可见一座高大的楼阁。原来,黄盖庙乘风飞入湖中,镇住了威力巨大的金色泥鳅精,堵住了湖底金色泥鳅洞,从此,当地老百姓又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黄盖湖在当地子民中赢得了“神湖”的美称。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