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荆楚文化

归元寺

发布时间:2006-06-20 14:23:09

    归元禅寺坐落于汉阳旧城西5里,即今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街横路5号。始建于1658(清顺治十五年),由白光和尚与其胞弟立峰和尚主持经营,他二人遂为归元寺之开山祖。二位法师俗姓殷,浙江吴兴人。相传白光祖师殷德明于明崇祯年问,任汉阳知府,有感于明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遂回老家,于龙华寺剃发为僧,由他的师父慧峰和尚取法名白光。白光在清朝初年云游汉上,先在汉口十方庵挂单为行脚僧,后又入汉阳太平兴国寺阅藏,见经卷散乱破损,化缘3年修藏。时人以此相推崇。法师又善华佗之术,为贫苦百姓施医送药。他目睹战乱频仍,灾疫横行,饿殍当道,乃于1658年先建普同塔院收殓白骨。汉上巨贾孙耀先等嘉其善道而捐巨款筹建梵宇,意在弘扬佛教。先购得原为明末文人王章甫所有之葵园为道场,然后鸠工庀材,经营栋宇。1660年建佛堂、禅堂,开始接众行道。翌年修大雄宝殿并额堂、斋堂。1662(清康熙元年)增其旧制,建祖堂、韦驮殿与方丈室。直到】674年,藏经阁、钟鼓楼、云水堂、内外寮舍、三祖塔院及大三门方始落成。前后规治16年,苦心经营,归元禅寺初具丛林规模。白光、立峰祖师从《楞严经》中文殊法师偈语“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中取“归元”为其寺名。

 

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汉镇巨贾李祥兴捐款助建罗汉堂。聘黄陂王姓父子塑罗汉500尊。1852(咸丰二年)归元寺毁于兵燹。清同光年间又重建。其后屡圮屡复,殿宇不断增大。辛亥首义时,义军曾以归元寺为指挥之所,故遭清军炮击。民国年间又募化重修并扩建。黎元洪亲题“归元禅寺”、“归元古刹”、  “三乘广运”匾额,使归元禅寺声名日隆,成为鄂省之首刹。迨至1949年前夕,归元寺已日渐毁圮。1949年后,人民政府多次拨巨款重修禅寺,使其焕然一新,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使之又成为中原三省之首刹。归元寺近年佛事增多。自1984年以来开期传戒。不仅如此,归元禅寺于近年来接待了大量外国贵宾前来观光。计有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政界要人。平时接纳的游客据不完全统计达数百万人之多。

 

    归元寺殿宇宏敞、古朴幽深,处闹市之中独得其妙境,其规制、风格、装饰和结构亦有独到之处。大凡寺庙之名,均为横匾横书,悬嵌于三门之上。归元寺名却为直匾直书。这是因为清代朝廷明文规定,只有皇帝赦赐玉玺的寺庙其匾额允许直书。而该寺于道光年间曾获此殊荣,遂将横书匾改为直书,从此归元寺在佛教丛林中的地位提高了。至于寺院建筑格局也与他寺迥异。大三门不逢中,却开在偏北处,而且望东向北。进三门便是前院。前院置

大放生池,石栏护之。放生池两头有钟、鼓楼。前院可通3个去处,即南进韦驮殿通大雄宝殿;东去“翠微妙境”进藏经阁;南到“法相庄严”至罗汉堂。

 

韦驮殿正门在右首,而且方向朝东偏南,与大雄宝殿隔一丹墀。韦驮面如来而立,这乃是常制。而弥勒置于韦驮右侧对面而朝殿门,倒不多见。这里又不设四大天王佛龛更属少见。韦驮佛像是用一直径13尺之柏木雕成。韦驮手持降魔杵毁于“文革”,现所见之降魔杵乃今人之作,九龙腾挪,神韵不减旧杵。韦驮盔甲铠袍,神态威猛勇悍,活脱护法天神形象。据民间流传的故事说,一日,某僧嗜酒违犯寺规,携酒入寺,过韦驮殿,见韦驮怒目圆睁,不禁心惊肉跳,酒钵坠地,以此惊动监院。监院斥他道: “韦驮护法,惩治业障!”传说故事表达了韦驮神像之逼真传神。

 

大雄宝殿是一砖木结构歇山式大型殴宇,高约20米,殿中供释迦牟尼神像,佛祖趺坐莲台,两旁立阿难、迦叶塑像。坐像高约16丈,佛光灿烂,慈祥庄严。大雄宝殿为庙中佛事活动场所,大凡和尚早晚功课,以及佛教庆典、法会、传戒、放焰口均聚于此。大雄宝殿或称大殿。“大雄”是赞颂释迦牟尼“大雄大力”德行高尚的意思,故称供奉教主之殿为“大雄宝殿”。

 

罗汉堂位于归元寺之南院,占地约3500平方米。据说全国有五百罗汉的寺庙仅存5个。而归元寺之五百罗汉以其巧妙的田字型布局,使得罗汉堂内的通风和采光得到科学的解决,尤其以五百罗汉的造型具称于世,堪称绝世之珍。五百罗汉造型优美,或卧、或坐、或颦、或笑,无不栩栩如生。瑞()中友协主席杨·米格尔在一次游览中风趣地说道:“方丈,这些罗汉把我们的衣服穿上,让他们走上街,人们是不会知道他们是塑像的。”据说罗汉塑像是采取的脱塑工艺,质地坚而重量轻,不怕水浸。1954年洪水泛滥,归元寺一片泽国,众罗汉漂浮在水中,洪水退后,一尊尊罗汉依然完好如故。民间盛传数罗汉可知人之吉凶祸福,故罗汉堂每游人如织。

 

藏经阁是归元寺收藏佛教经典和珍贵文物的处所。计藏有《龙藏》、《续藏》、《碛砂藏》、《频伽藏》,可谓洋洋大观。珍贵文物如贝叶真经、北魏石雕、古瓷器、宋代乾德年间的陶瓷香炉等。据50年代整理的书画真迹手卷清册载,计有宋元明清民国5代,418件书画作品。作者有上至皇帝,下至各界名流。今之藏经阁建于1920年,为唐牌楼式建筑,斗拱飞檐,古朴雄奇。占地约400平方米,高25米。藏经阁的金匾悬于正中门楣,瑰丽壮观。

 

大士阁位于藏经阁之南,仅隔一墙,前身是百子堂,民间或谓“娘娘殿”、“送子堂”,供观音神像。旧时供桌上置一红布袋,内装有红枣、花生、鞋子、筷子。凡欲求子者可于袋内摸,如摸到筷子,意即可早生贵子。佛龛之左方壁上嵌一块摩刻,据云为唐阎立本所绘,人物半裸侧身,赤脚缓行,手持锡杖,形态生动逼真,实为难得的珍品。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