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使外商投资更好地促进襄樊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根据襄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襄樊市城市总体规划,积极引导外商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提出襄樊外商投资产业布局导向。
一、区域总体布局
主要突出"两个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为龙头的市区经济,以"一主三化"为方向的县域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着力构筑并优化中心城区、平原丘陵区、西南山区等三大区域经济板块。
中心城区:招商引资以"一区四园"为载体,建设以汽车产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产业、电力工业、纺织工业和化工工业为支撑,主业突出、配套性好、辐射力强、功能完备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一区"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四园"即:以襄樊火电厂为核心的余家湖能源化工仓储工业园,以湖北化纤集团公司等为主的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襄阳机电工业园和以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东津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城区核心形成以金融、商贸、房地产、通信、教育、医疗卫生等为主的服务业密集区;市区外围注重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批发业和精细农业。
平原丘陵区:充分发挥县(市)区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围绕其特色支柱产业,利用外资加快建设以汽车配套为主的现代加工业区、现代农业区和旅游休闲区,形成汽车工业配套产业带和以粮经作物生产加工基地、畜牧业养殖加工基地、林果生产加工基地为主的现代农业区。
西南山区:充分利用林、果、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和水能资源,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林特产品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
二、新型工业化基地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招商引资,着力构建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电力、高新技术、纺织、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柱,建材、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地方特色工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突破性发展龙头产业---汽车工业。
营造良好环境,建设一流的东风公司襄樊基地,大力发展整车、发动机、车桥、汽车电子、电气仪表、车身附件、内饰、轴承单元和混合动力系统等主导产品,延伸汽车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品相衔接、大中小企业相配套、研发体系为支撑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增强汽车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零部件工业逐步向模块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不断拓展配套领域,更高层次地参与产业分工。
二)培育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电力工业,坚持走"水火并举"的路子,加速发展电力产业。火电重点抓好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及续建工程;水电重点抓好崔家营、新集、雅口等汉江梯级开发枢纽工程。
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占据高端、扩展领域、延伸配套、集群发展的思路,以航空航天、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新医药、汽车及电力电子等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逐步形成具有襄樊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纺织工业,着力延伸纺织工业产业链,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开发生产高支高密高档服装面料、高档家用纺织面料和差别化、功能化、高仿真、绿色环保化纤产品,全面推进纺织工业提档升级。
食品工业,重点支持中储粮襄樊直属库发展,建设襄樊食品加工区,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
三)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按照节能、节地、环保的思路发展建材、冶金工业,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燃化工业重点提高精细化工的比重,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建立磷矿等矿产资源采选和加工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支持军工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在樊军工企业技术装备较好、科技人才集中、创新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军转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和带动全市新型工业化更好发展。
三、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布局
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
继续深化开发开放,积极合理有效地引进外资,进一步完善各项功能,加快推进汽车工业园区等重点园区的建设,以技术研发、创新制造为先导,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贸易、汽车物流、汽车科教博览、汽车文化旅游、汽车服务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壮大汽车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现代物流服务业,充分发挥开发与开放的龙头作用和集聚效应,力争成为襄樊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汽车城。
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襄阳经济开发区
按照汽配加工区、汽配仓储区和商贸服务区、汽车展销区、市场群区等四个功能区划分,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足襄阳机电工业园,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为主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2.樊城经济开发区
以化纤纺织、板材木业、机械铸造、农副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五个功能区划分为指导,立足太平店化纤纺织工业园,重点发展化纤纺织工业,侧重发展板材加工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产业,扶持发展汽车零配件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旅游休闲业,使传统产业的提升与新兴产业的振兴同步进行。
3.襄城经济开发区
依托襄樊电厂,立足余家湖工业园,重点发展能源、医药、化工、仓储、建材等特色支柱产业。
4.枣阳经济开发区
以汽车零部件工业园、精细化工工业园、粮油加工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等四个“区中园”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
5.宜城楚都经济开发区
以科技产业、机电产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休闲旅游业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楚都科技工业园、轻纺工业园、燕京食品工业园和双湖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园等四大产业集群。
6.南漳经济开发区
按照机械化工工业园区、轻纺工业园区、建材工业园区三个功能分区,立足本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矿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建材加工、磷化工产品精细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
7.谷城经济开发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食品医化三大特色行业。
8.老河口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服装纺织、汽车及其部件、精细化工、旅游及第三产业、光学材料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9.襄阳工业园
依托业已基本形成的粮油加工区、服装加工区、蔬菜精加工仓储物流区和制造加工区等四大功能区,立足东津农产品加工工业园,重点发展优质粮油食品加工、服装纺织、蔬菜精加工等三大支柱产业。
10.谷城石花经济开发区
依托优势明显的产业特色,进一步大力发展特色汽车配件、纺织工业、建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四大主导产业。
11.枣阳吴店工业园
重点发展以纺织、机械、塑料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包装为主导的产业。
四、主要产业及出口加工基地
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建立高新技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产品和油料、食用菌、茶叶等农副产品出口基地,通过政策聚焦和规范高效的服务,加快出口创汇企业的集聚,增强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区、出口创汇的重点区和优秀人才的集聚区。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主要依托东风襄樊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支持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产品出口,带动全市机电产品出口;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新型材料、生化制品和精密仪器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基地:主要依托“湖北化纤”等纺织服装的龙头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医药化工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主要依托两大制药龙头企业推动医药产品出口;
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主要围绕“外商+公司+农户”等一批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不断提高香菇、木耳、芝麻、油料、茶叶、柳制品、活牛、活猪等农副产品出口比例。
五、现代物流园区
依托襄樊经济辐射力和水陆运输的综合优势,发挥口岸功能,围绕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吸引外资重点建设汽车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园区、余家湖港口物流园区等3大物流园区,提升承东启西、南北畅联、网络全国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汽车物流园区。围绕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汽车物流中心和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规划改造,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商贸物流园区。围绕位于樊城区的邓城市场群,建设集农副产品、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类商品采购、加工、集并、仓储、冷藏、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物流中心;
余家湖港口物流园区。主要依托位于襄城区的余家湖港、襄樊火电厂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余家湖物资转运加工物流园区,主要承担煤炭铁路转水路和煤炭加工中转、粮食储备及中转外运、磷化工产品中转、满足襄樊电厂物资运输任务。同时建设好襄樊物流信息调度中心,汇总和调度市区三大物流园区的物流信息,有效实现各个园区物流调度和整合,实现铁路干线物流、公路运输物流以及水路物流信息的实时对接。
六、旅游业发展
着力打造以隆中风景区为核心的"三国文化游"和"荆山生态游"两大品牌,积极融入全省"一江两山"旅游开发经济圈。积极引导外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重点建设"四区十景"(四区即以古隆中为龙头的三国文化旅游区.以九路寨为龙头的大荆山生态旅游区、以襄阳古城为龙头的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和以鱼梁洲为龙头的汉江观光旅游区;十景即古隆中、襄阳古城、鹿门山、水镜庄、香水河、薤山、南河小三峡、五道峡温泉、九路寨和白水寺),凸显襄樊旅游特色,打造精品线路。同时,通过提升城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素质,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使襄樊成为鄂西北及毗邻地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