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姓氏根亲

骆 姓

发布时间:2008-05-27 12:51:40

一、寻根溯源

  根据司马迁《史记》等历史文献记载,骆姓源出有五:一说出自姜姓,以名为氏。据《姓谱》和《元和姓纂》所载,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封开国功臣姜太公于齐,立了齐国。姜太公之后有一庶子名“骆”,其子孙便以名为氏,世代相传姓骆。二说出自嬴姓,以国为氏。据《史记》所载,殷纣王大臣恶来之玄孙曰“大骆”,大骆的长子“成”建立大骆国,周厉王时被西戎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三说源自春秋时郑大夫王孙“骆”之后代。四说出自夏禹之后。据《史记·东越列传》所载,越·东海王摇,姓驺,驺一作骆。或称夏禹裔孙少康之后有骆姓。五说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代北人他骆拔氏,后改为骆姓。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改为骆姓,如:唐时吐谷浑人有骆姓;唐时骆元光祖先为安息人,过继为骆奉先养子,改骆姓;金时女真人散答氏、独鼎氏,后改汉姓骆;清满洲八旗姓萨克达氏后改为骆姓;如今满、布依、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繁衍播迁
 
  骆姓出自齐国,发源于今山东境内,齐都营丘就是骆姓最早的繁衍之地。此后,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骆姓逐渐迁往江南。江南的骆姓,有言出自齐太公之后,有言出自越王勾践之后,而当时的越国,是传自四千年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由此推溯,此支骆姓应是夏禹的后代子孙。先秦时期,骆姓不见于史。秦汉之际,见诸史册之骆姓有秦重泉人骆甲,东汉冯翊(今陕西大荔人)、骆异孙,河南尹骆业,东汉末会稽乌伤(今浙江绍兴一带)人骆俊、骆统父子。这说明在魏晋以前,今北国之陕西,南国之浙江已有骆姓人定居。魏晋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政权更迭,势力扩张,无一不伴随血腥的杀戮和兵火过后的凄惨景象,人民流离失所,飘泊天涯,以求一方净土,得以安身养命。时江东偏僻,人口稀少,又有长江天堑阻隔刀兵,于是骆姓伴随其他氏族,大批南下,与原居会稽之骆姓相融合,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骆姓会稽郡望。据《西峡骆氏宗谱》记载:“骆系在内黄称王后,经赢秦统一即封建之内黄郡是也。”由此可见,骆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是中原的巨宗大族,称王内黄,十分显赫。此后至隋唐,骆姓在今河南之洛阳、内黄等地繁衍迅猛,族大人众,成为妇孺皆知的著姓之一。据宋代《太平寰宇记》载:时相州内黄郡有“扈、路、骆”三大望族。并逐渐北移,在今河北、山西等地播迁繁衍。宋元两代,称盛于江浙一带的骆姓,播迁到今福建、广东,待成为闽粤两地的较大家族后,又逐渐播迁云贵等地。明初,山西骆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浙江、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等沿海省份之骆姓有渡海定居台湾者。满清入关后,有八旗姓改为骆姓者,加之河北等省骆姓人入居京城,使北京之骆姓渐多。如今,骆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贵州、北京等省市为多,上述三省市之骆姓约占全国汉族骆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三 、郡望内黄
 
  唐朝元和七年,太常博士林宝奉诏撰成了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元和姓纂》,该书中关于“骆”姓渊源只记有:“齐太公之后有公子骆,望出内黄、会稽。”而对其他“骆”姓分支的来源没有记载。骆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内黄、河南、会稽等郡望。内黄郡治所在今河南内黄县;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也许是姜太公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又有《元和姓纂》这样权威的典籍记载,骆姓人氏一般都认同“本族始于姜,见于齐,望出内黄、会稽。”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位于黄河故道的内黄县被认为是“骆”姓的生根之地,这就很自然了。即使长江之南郡望“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的“骆”姓也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由内黄南下蔓延而来。因此,“骆”姓祖上堂号为“内黄堂”。骆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是“内黄世泽  江国家声”。 上联典出骆姓郡望内黄,下联典指唐骆奉先。 唐代右骁卫大将军骆奉先(三原人),因历数从帝讨伐,累封江国公。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始置内黄县,据《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记载分析,内黄故城在现在县城稍偏西北,大概在现今汤阴城东北的故城村一带,时属魏郡。自西汉至北魏一直为内黄县治所。北魏县废,与繁阳(今楚旺)并入临漳,隶属司州魏尹。隋开皇6年(公元586年)复置内黄县,治所移至故城东南19里的旧县村(今内黄县东庄镇旧县村),隶属相州。骆氏同宗会对发祥福地内黄历史的研究不仅与内黄县的实际情况一致,而且对内黄县现状的描绘与今天的内黄完全一样。他们在书刊上写到:“内黄县境西北地势略高,南部多沙丘、沙地,平均海拔55米,卫河及其支流硝河、杏园沟流经县境西北部。古迹有商都亳城、刘次范遗址、颛顼陵和帝喾陵、唐代双石塔、清代荒年志碑等......内黄县为骆氏早期聚居地曾延续了很长的历史,但沧海桑田,今内黄县235个姓氏中居然没有骆姓。” 最近在上海发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浙江省义乌人)的后裔宗谱(遂安)《内黄骆氏重辑宗谱》。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5月出版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介绍该家谱时说:“10卷,首1卷,清骆起绪等纂修。清乾隆18年(1753)木活字本。一册,存卷1-6。得姓始祖齐太公望子骆,食采内黄,遂为骆姓。43传唐骆宾王,世居义乌,裔孙俊,令青溪,遂家焉。俊孙荣,迁遂安狮山,为狮山派一世祖......”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唐代文学与骆宾王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进一步为骆氏与内黄的渊源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骆氏在这古老大地上聚族而居,生生不息,繁衍蕃盛,一支万本,遍布华夏,远播海外。“由于改朝换代的战乱兵燹与黄河泛滥的重灾大害,骆氏带着永不泯灭的内黄之念,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古老的发祥地,走向东西南北、天涯海角,走向那陌生神秘充满诱惑的梦幻之乡,去生存、繁衍、开拓、发展,创造出遍布华夏大地的无数个新的‘内黄’。千百年的时间流逝,骆氏世世代代生息不断,播迁不止,飘泊不定,枯荣不一。拓荒一片片处女地,形成一个个‘新内黄’,但他们心底永远耸立着最神圣的丰碑——内黄。如今,在骆氏十分殷盛的闽南滨海,家家户户庭门额上镌有‘内黄衍派’四字,永不数典忘宗。”(见《骆氏宗亲社成立75周年钻喜纪念刊》与《渭水长流》)
 
来源:安阳市委统战部(杨彦明  原中共安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转自:河南省委统战部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