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旅游线路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发布时间:2008-05-28 10:55:28

=======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市区南12公里。这里两山巍然对峙,伊水中流,形似一座天然“石阙”(古代城门或皇宫前两侧的建筑),故古称“伊阙”。由于地处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拟已为“真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

  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系古生代寒武纪(5亿年前)和石炭纪(2.7亿年前)造山运动形成的石灰岩。西山海拔263.9米,东山海拔303.5米。临河山势陡峭,气势壮观,南北绵延1公里,密如蜂房的大小窟龛就凿造在沿河两侧崖壁上。龙门石窟自5世纪末开凿,延至10世纪,断续营造约400余年。两山现存大小洞窟2345个,佛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40余块,石刻佛塔60余座。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窟、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国佛教的中心,故在龙门石窟周围地区,保存至今的中、小石窟有10处之多。这些石窟都是在龙门石窟的影响下开凿而成的。其开凿时间、窟龛规模、作品数量、艺术成就和保存完整的程度上,都没有超出龙门石窟,因而可称龙门石窟是中原石窟的中心窟。

=======龙门石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集中分布在古都洛阳之南伊河两岸峭壁上的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5世纪至8世纪中叶间(中国北魏太和十七年至唐天宝十五年)最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龙门石窟始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北魏以降,中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断续历经400多年的开凿,其中公元5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最为兴盛,是中国早期后段和中期石窟艺术的典范。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茁壮成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厚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风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石窟艺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应当受到全人类的重视和保护。

=======龙门石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列入遗产所依据的标准

  (1)龙门石窟是世界现存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1年3月4日公布),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整个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刻精湛,内容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两山造像依岩开凿,窟龛密如蜂房,南北绵延1公里。其西山大中型洞窟由北向南依次有潜溪寺、宾阳三洞、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老龙洞、莲花洞、普泰洞、赵客师洞、破窟、魏字洞、唐字洞、奉先寺、药方洞、古阳洞、火烧洞、皇甫公窟、路洞、极南洞等50余个,多系北魏和唐代皇家或王公大臣出资营造。

  (2)龙门石窟对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龙门石窟有自身成套而独特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自石窟艺术传入中国后,新疆等边远地区的早期石窟艺术,乃至云冈昙曜五窟都较多地保留了(牛+建)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是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大同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而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碰撞开凿成的。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有“改梵为夏”,对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规律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

  (3)龙门石窟的碑刻题记是一部涵盖多种学科的“石史”

  龙门石窟的碑刻题记多达2840余块,凡30多万字,其数量居世界石窟之冠。它不仅是龙门石窟历史沿革的文字记录,还是一部涵盖多种学科的石刻史料。一龛造像,一座洞窟,如果缺少文字记录,对其年代、价值就难以确认。而龙门石窟许多有纪年的题记,不唯是龙门石窟考古断代与分期排年的绝对佐证和标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石窟考古的准绳的圭臬。

  (4)龙门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典型的皇家风范

  自石窟艺术传入中国后,皇家直接开窟造像,除云冈的昙曜五窟等造像外,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也可说它主要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嬗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公元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而且因与众多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也在某些侧面披露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龙门石窟这一突出的特征是其它石窟无法匹敌的。

  (5)龙门石窟是佛教众多宗派的集成

  在中国佛教史上,由于信仰的神(礻+氏)和义理不同而出现了许多宗派。龙门石窟就聚集了佛教众多宗派的造像。在一处石窟中集聚了如此多的佛教宗派造像,在全国石窟中极为罕见。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石窟造像的题材内容,反映了龙门石窟初、盛唐时期的中心地位,也为研究佛教宗派的活动及其仪轨提供了实物形象资料。

来源:郑州市旅游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