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豫台渊源

闽、豫人口交流与唐山过台湾

发布时间:2008-06-13 13:27:11
    近年来,我们接待了许多来河南旅游、观光、探亲的台湾同胞。其中不少人一到河南就首先表明:“我是河洛人,河洛是我的祖家。”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建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当河南客人一抵达漳州,人们便奔走相告:“祖家客人来了。”《闽南日报》当日即作了报道。《厦门日报》则在《来自河南祖家的客人》的通讯中,称河南人为“引人注目的”来自祖家的大乡亲”。浓郁的乡情告诉我们,  台湾—福建—河南,有一条在地缘、血缘、史缘上同本同源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于闽、豫先民的特殊关系,可以追溯到秦汉之际。据《史记》和《福建通志》记载,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协助诸侯灭秦,后来又帮助刘邦消灭楚霸王项羽,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就册封无诸为闽越王。到了汉武帝建元元年,闽越王无诸的后代不服管辖,多次叛乱,汉武帝便派重兵镇压并采用迁徙政策,“尽徙其民于江淮间,以虚其地”,绝大部分闽越土著被迫迁徙到文化发达的江淮之间。,这是历史上闽豫人口第一次大交流。

晋代“永嘉之乱”,中原一带“衣冠入闽者八族”,这八族人家就是河南固始一带的士族地主集团。他们大批迁移到闽中,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历史上闽豫人口第二次大交流。

    唐朝初年,闽南“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率兵 3600名,将士123员入闽。此后,其子陈元光也随祖母入闽并带兵平定啸乱,建立漳州。这是闽豫人口的第三次大交流。也是对闽南和台湾影响最大的一次。至今福建、 台湾人民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唐朝末年,中原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起义,率领数万人转战安徽、浙江、福建,最后在福建建立“闽国”。这是历史上闽豫人口第四次大交流。

    闽、豫人口交流意义深远,它使中原先进的文化技术在闽南开花结果,促进了闽南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据历史学家考证,闽南人迁徙去台的过程大致如下:(1)明天启四年,荷兰人窃据台湾后,曾招募闽南沿海移民前往垦殖;(2)明末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设寨于台湾北港,曾多次招募漳州和泉州沿海汉人渡海前去垦荒;(3)崇祯元年郑芝龙归顺明政府,郑在福建布政使熊文灿的支持下,招集沿海几万农民到台开荒种地;(4)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驱荷复台,所带队伍连眷属共三万多人留在台湾,随之闽粤移民大举迁台;(5)清康熙中叶,清政府海禁渐宽,粤籍移民在闽籍移民之后接踵而至。据1979年台湾当局公布,全台1740万人中,汉族1710万,占全台人口的82.75%,其中祖籍广东的客家人只占20%,而80%是福建去的河洛人。

  闽豫人口交流与唐山过台湾的情况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台湾人民根系闽南,闽南人民根系中原。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