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豫台渊源

河洛与“河洛郎”、“河洛文化”

发布时间:2008-06-13 13:27:11

    台湾有“河洛郎”、“河洛文化”之说。“古河洛,即今河南”。  “河”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洛”即今黄河中段南面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黄河与洛水交汇之流域。其正点,在郾师二里头。依今日地域观念,黄河两岸,郑州,洛阳,安阳,皆堪称河洛腹地。当年“河洛郎”从这里出发。通常,一个广有影响的区域性文化概念的确立,总是依附于强大的国家政治力量。河洛地区是上古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司马迁《史记》载: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河洛文化发乎夏,成于周。其准确定义为:夏商周政治覆盖之下河洛地区的文化现象。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头。中国方块字起源于甲骨文,甲骨文集大成之地在河南安阳。中国最早的图书——“河图洛书”,出自河南,今河南孟津有“上河图村”、“下河图村”、“图河故道”,洛宁有“洛出书处”古碑两通。中国最早文学经典——《诗经》,最早的政治学经典——《礼记》,最早的历史学经典——《尚书》,最早的哲学经典——《易经》,最早的地理民俗学经典——《山海经》,最早的伦理学经典——《道德经》等等,所有这些最古老的文化经典,全出自中原地区。此外,  河南汝州出土的彩绘陶缸“白鹳献鱼图”,距今6千年,堪称丹青鼻祖;河南舞阳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8千年,首开乐坛先河。因此,古今华人,或大陆,或台港澳,或海外,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讲中国话,用中国字,行中国礼俗,认中国宗亲,食中国饭莱,便是认同了“河洛”,认同了“中原”。

    中原“河洛郎”南迁,史载有三:一、西晋“永嘉之乱”,中原板荡,北方人民大举南迁。其时,中原衣冠八姓 ——陈、林、黄、郑、詹、邱、何、胡,举族迁入闽越。二、唐高宗年间(669),河南固始人陈政率府兵3600人入闽,镇压漳泉一带蛮獠叛乱;之后,其子陈元光又率固始58姓军校携眷增援。三、唐朝末年,中原政治矛盾尖锐,群雄割据,王潮、王审知兄弟由河南固始起兵,响应黄巢起义(874),辗转南下,进入福建。正是随着大批中原“河洛人”的到来,闽南由一片蛮荒渐趋繁荣。随着闽南的开发,得益于社会自然张力的作用,“河洛郎”二次迁徙,渡海抵台。人到哪里,文化跟进到哪里。据有关专家考证,今台湾古老戏种“南音”和“木偶”,正是由河洛地区所传承,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作者:周文顺(郑州大学教授、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