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祠堂

常家祠堂

发布时间:2008-12-08 14:35:03

 

    常家历史上曾建有三个祠堂,老祠堂始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常氏分为南、北两常后,又各自建起了自己的本系祠堂,村人称为“南祠堂”、“北祠堂”。现存祠堂即当年的“北祠堂”,开建于清光绪三年(1879),竣工于光绪五年(1882),被称为中国民居“第一祠堂”。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分为三门四进,上下两院。戏台正厅,游廊配房,无一不备。结构舒展大方,气势雄浑。尤其是正厅两侧的六间回廊,布局更为精美,加之以雕梁画栋,桃李芬芳和琴棋书画的彩绘、雕刻做点缀装饰,烘托出常氏家族特有的气派与威严,在幽静肃穆中平添出翰墨飘香的儒雅之气。祠堂中有一座相当精美的戏楼。这个戏楼始建于光绪三年,历时三年才完工,耗银约三万两。向来勤俭的常家,为何要在这时建一座戏楼呢?原来,光绪三年,山西遭旱灾,颗粒无收。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晋商的生意,常家首当其冲。这时的常家已是有近800口人的大家族,但常家不仅捐出赈灾银三万两,而且还拿出约三万两银子盖了这座戏楼。其实,常家盖戏楼是有缘由的,因为当地一些平常还过着小康日子的人家,即使在这样的灾年,也难以放下面子去粥棚领取施舍。于是,常家就想出了盖戏楼的方法。常家规定,只要能搬一块砖就可以管一天的饭。大灾持续了三年,戏楼也盖了三年。不是嗟来之食,没有施舍的痕迹,却有意并有效地助人渡过了难关。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