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山西锣鼓

迓鼓

发布时间:2008-12-08 15:16:04

  迓鼓,鼓面直径33cm,鼓腔高15cm,扁形.带挎于颈,鼓置腹前敲打。因初为迎敌战鼓而得名,流布于阳泉、平定、昔阳一带。迓鼓表演有文与武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阳泉的文迓鼓在清末时只用三人表演,一人扮“傻毛儿”,敲小锣,以说唱为主;一人扮“大姑娘”,手持折扇,绸绢,以舞为主;一人扮“老太婆”,右肩斜挎扁鼓,左鼓环中插短棒上置一片小镲,右手执单槌敲鼓,左手握另一片小镲,与鼓旁的另一片相拍,以伴奏为主。三人又说又唱又扭,即兴表演,风趣欢快。鼓点较简单,以说唱为主。

   平定的武迓鼓则一直是成套锣鼓乐与演阵相配合的表演。使用乐器有迓鼓9面,银锣(亦称音猡、掌锣)2个,小镲(亦称镲锅)2付,铙2付,钹2付,云锣(亦称平猡、堂锣或小马锣)4面,共6种21件。在演奏时由一面鼓作指挥,称引鼓或上音鼓,其余鼓为接鼓或下音鼓,全部乐器分为两组,引鼓与银锣、小镲音响高亢嘹亮,称小家俱,为上音组;接鼓与钹、云锣音响低沉浑厚,称大家俱,为下音组;铙系大家俱,但常随上音组同奏。这两组乐器音响效果对比明显,相互呼应,铿锵有力,具有战斗气氛。武迓鼓表演时均扮作古代将士或梁山好汉,击引鼓者扮作将帅头领,站于场地中央,以鼓为令,指挥众人边击乐边耍回走阵。步法有“丁步”、“扭步”、“马步”、“弓箭步”、“垫步”等。动作有“朝天转”、“顺风旗”、“老膺抓鸡”、“海蚌展贝”、“蛟龙出水”等。阵式有“裹袭阵”、“蜗牛阵”、“杀四门”、“四人阵”、“六连环”、“八宝阵”、“八人阵”、“九龙阵”、“葫芦阵”等。所演阵图与锣鼓曲牌紧密连系,整齐的阵图,雄壮的鼓乐颇具古代战场气氛。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