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山西锣鼓

威风锣鼓

发布时间:2008-12-08 15:13:55

    威风锣鼓是一种古老的集体敲击表演形式的民间艺术。源于尧舜时期的山西省临汾地区。后用于祭典活动,以后发展到庆祝农历新春,丰收,群众游行和其它欢乐的场合表演。早先的配器是八面平锣、一面鼓、两付铙、两付钹、一面斗锣。铙钹分属金、木、水、火,鼓属土,居中。土可生万物,八面平锣居东、西、南、北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面八方。敲打起来,威风凛凛,故名“威风”。《威风锣鼓》主要流行在晋南的洪洞、霍州、临汾、浮山、襄汾、河津等地。最早表演人数一般为30人,分工是四人挎扁鼓,三人拍铙,四人击钹,一人敲小斗锣,18人敲锣鼓,表演时可原地、可行进,姿势变换灵活。后来人们逐渐扩大阵容,由30人发展为百余人,重大节日还专门组织几百人的大型表演。参加人员除青壮年外,还有老年和少年,近年还出现了不少“巾帼女子威风锣鼓队”。表演时演奏者身着民族服装,或黑色武士服,配戴墨镜,跨开双腿,挺起胸膛,仿佛有使不完的力量,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擂出了黄河的“威风”。其曲牌也根据需要不断变换翻新,有以花草命名的,如《刺带花》、《乱插花》等;有模拟自然音响的,如《风搅雪》、《七虎下山》、《狮子滚绣球》等;有以鼓点和曲牌顺序取名的,如《一点子》、《五点子》、《七点子》、《七排》、《十三排》等;还有借历史故事命名的,如《单刀赴会》、《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唐王点兵》、《金沙滩》等。浓郁的地方气息,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时代风韵有机融合,观赏后令人激动万分。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