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海瞭望

以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促进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08-12-17 16:20:20

谢聪璇

    体育文化交流是穗台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在经过近30年的完全隔绝后,从1975年开始破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两岸代表队第一次真正同台竞技。近年来,穗台之间的体育交流极为频密,随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临近,穗台两地体育交流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一、穗台两地体育文化合作深具潜力

  穗台两地的体育文化交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穗台两地竞技体育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广州的竞技体育水平居大陆各省会城市前列,向国家队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在羽毛球、足球、游泳、乒乓球、网球等项目上都达到较高水平,并积累了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丰富经验。广州运动员在历届奥运会、全运会上,金牌、奖牌总数和总分常居广东全省第一乃至全国第一。台湾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略为逊色,但一些优势项目如跆拳道、棒垒球、保龄球等,成绩超过全运会水平,有的甚至还达到亚洲、世界水平,而这些项目既是广州有待发展的项目,又是全运会金牌大户项目。穗台两地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的互相借鉴、体育人才的互动交流,提高运动项目水平,共享竞技体育上的突破。

  (二)穗台两地体育产业合作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广州体育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呈现出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办体育的良好局面,在各类经营体育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由于投资规模不大、从业人员不多。台湾体育产业起步较广州早,在产业的布局、发展、创新和运行方面相对成熟,对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开拓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值得广州借鉴。台湾由于本土市场较小、劳动成本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台湾体育企业开始把目光放在祖国大陆广阔的市场。目前在广州从事体育产业的台资企业不在少数,主要集中在运动鞋和服装、高尔夫球系列用具、保龄球、羽毛球系列用具等,亦有不少投资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如保龄球馆、高尔夫球场、羽毛球馆以及健身房(室)或运动休闲中心等。穗台两地的体育产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发展空间,可以扩大招商引资途径,进一步发掘广州体育产业的潜力,从而促进广州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台湾社会体育的发展对广州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实施,广州市民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全民健身网络较为完善且效果明显。目前,广州群众体育组织发展迅速,共有各类体育社团组织1万多个。但同时,也存在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尤其是老城区的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与农村社会体育发展仍很不平衡等问题。而在台湾,“人人运动、时时运动、处处运动”的口号深入人心,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群众体育设施较为完备且免费为群众开放。县市都会定期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台湾工商企业重视倾其财力支援球队与运动团体的风气盛行,一些具有浓厚体育色彩的单项协会、社会团体、族群团体、校友会等社会组织均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进行系统组织建制、经费筹集、活动规划等,有力地推动了台湾社会体育的发展。台湾社会体育的普及为广州社会体育解决现存问题及以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二、2010年亚运会是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不仅是21世纪前十年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亚洲体育盛会,也是亚洲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对穗台两地交流乃至穗台两地多领域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亚运文化为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营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体育传播友谊、增进共识。但是,体育文化自身具有的政治特征是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中不得不面对的障碍,这要求粤台体育文化交流方式和沟通渠道需要适合两岸关系现状。2010广州亚运会用“激情盛会,和谐广州”的理念,打造了一个展示多元文化共享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台湾民众在参与亚运会的过程中了解广州、认识广州,为广州大都市形象增辉。

  (二)亚运会将推动穗台两地体育文化繁荣共兴。广州亚运会将为穗台两地运动员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供机会,为穗台两地体育产业合作带来商机,进一步推动两地在民间交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学术研究等体育文化领域的交流进一步往前发展。申亚成功后,广州每年举办10项以上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如成功举办了“第八次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汤尤杯”羽毛球赛、中巴足球友谊赛、中美巴篮球赛等,其中不乏台湾运动员的积极参与和台湾民众的热切关注;为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契机。

  (三)亚运会将进一步推动穗台两地体育产业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亚运会蕴涵着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和市场容量,1990年北京亚运会就给两岸经济交流增添了活力,台湾工商界抓住了这一良机积极拓宽商品市场,仅台湾中友公司就发起联合台湾近200家厂商参加1990年北京国际商品展览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也将有力推动广州经济增长以及穗台两地经贸合作往来。举办亚运会,除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与亚运经济关系密切的旅游业、商业、餐饮业、会展业、房地产业等行业,能够产生新的商机和明显的拉动作用,吸引更多台湾岛内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三、以迎接亚运会为契机,促进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朝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与穗台两地经贸关系发展相比较,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体育交流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总结;体育交流项目少,缺少开拓务实的项目;来访多、出访少,互访特别是专业、技术和资本交流等尚未达成协议;经费来源欠缺等。为此建议: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穗台两地在亚运会中的合作与互动。各有关部门应牢牢把握亚运会的契机,从经费、人员配置上加大穗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的投入;加大2010年亚运会的宣传力度,让台湾岛内民众对广州及广州亚运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注重中华文化在亚运会中的体现,在开幕式、体育项目设置、场馆布置等方面突出民族文化,增强台湾岛内民众对“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深刻感知。

  (二)整合资源,多渠道推动穗台两地民间体育交流。充分发挥亚组委、体育行政事业单位等部门的作用,下大力气整合各项资源,形成合力,完善穗台两地体育文化合作机制,建立运动员、教练员等竞技体育人才交流机制,制定交流合作计划;发挥各类社会团体及群众体育组织的民间性的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交流,密切两岸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联系;发挥在穗台资企业特别是其自发举办的运动会等特色作用;发挥广州体育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作用,定期举办穗台两地体育交流研讨会等。

  (三)强化合作,不断拓展穗台两地体育产业合作的空间。加强穗台两地体育产业的合作,共同开发亚运会所带来的商机。如促进两岸体育中介、经济顾问业之间的合作,拓展两岸体育旅游业的空间,共同打造中国品牌体育用品,多吸引台资企业参与体育场馆的投资与经营管理等。另外,建议在亚运会特许生产商、赞助商、合作伙伴的征集上,给予台资企业适当的政策照顾。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