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君讲述
已经75岁高龄的婆婆带着我回山东老家探亲 , 一登上从乌鲁木齐至青岛的飞机, 婆婆就感慨地对我谈起自己探家的经历。
第一次探家是在1963年春节前夕,当时婆婆和公公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60多元,那种艰辛可想而知。 婆婆5岁的三女儿寄养在老家的叔叔婶婶家,因在老家水土不服满身长疮,于是她每元给新疆的婆婆写一封信,内容是:我要回家。婆婆每每看到来信心里就揪心地难受。为了攒够探家的路费,经过两年的节衣缩食,总算有了150元钱。一切准备就绪,身体脆弱的婆婆就迫不及待地踏上回老家的路。那时库尔勒没有火车站,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有近500公里,婆婆搭了一 辆拉砖的拖拉机赶往乌鲁木齐火车站。车斗上尘土飞扬,婆婆小棉衣、长棉衣穿了几层,头发上的霜和灰土相互粘连。路边又没有饭馆,婆婆背着玉米饼和咸菜,用白布袋子装着,准备了一个星期的干粮在路上吃。一路的颠簸饥渴可想而知。
第二趟探家是1983年。元旦过后,婆婆刚刚退休,每月有300多元退休金,五个子女已陆续工作结婚。这时,库尔勒已建起火车站,候车厅里回家过年排队买票的人像一条长龙,运气好的三天后才能踏上火车。好不容易上了火车,婆婆早早拿出自备的布单子铺在座位底下占了个位置 , 几个人轮班休息。经过5天的颠簸回到老家。刚巧碰上舅舅家的二儿子结婚,婆婆一边张罗着外甥和外甥媳妇的喜事,一边照顾身体有病的舅妈,又从自己的路费中拿出80元钱置办婚礼,还给新家庭一床新疆棉的网套。听说那80元钱还起了大作用呢,买回两床被面、枕巾、脸盆、被单等一大堆物品,还请照相馆的师傅拍了几张照片留念至今。
这是第三次探家。婆婆退休工资涨到1200元,公公工资涨到 2000元,两人每月3000多元 ,想吃啥就买啥,儿女们还给二老购置了楼房, 二老吃穿不愁,工资每月都有结余。已是白发苍苍的婆婆只有一个心愿未了:1953年, 为减轻哥哥负担, 她悄悄支边进疆。 55个年过去了, 从小把自己养大、88岁的老哥哥现在生活得咋样? 为了却婆婆的心愿,公公决定让我陪婆婆坐飞机探家。婆婆当即拿出2万元钱打入农行卡中,我提前打电话订好了乌鲁木齐至青岛的机票。
在飞机上,婆婆兴奋得像个孩子,不停看着窗外,鸟瞰飞机经过那一座座城市、河流、住宅、绿色风景,一片片的彩色地图尽收眼底。只用了5小时就飞到了青岛, 我们又转乘空调客车。用一个多小时就到达婆婆的娘家 , 这一路上婆婆头不昏、也不晕车了。婆婆看到老哥哥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走起路来犹如 60 岁的人,他们相互拥抱,流出了热泪。老哥哥的三个儿子家家都住上了小二楼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卫生间、新式家电一应俱全。三个外甥和外甥媳妇一日三餐抢着请客,各色海鲜轮番上。
说起三次探家的经历,婆婆唏嘘不已:“现在好了,火车飞机啥都有,柏油马路平稳畅通,乌库公路通到咱团场,出门可比那会儿方便多了”。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