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天山行

陆东林:毕生精力献奶业 万户千家飘乳香 ------记新疆天润乳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陆东林

发布时间:2008-12-23 12:23:11

    在新疆畜牧战线上,有一位毕生从事奶牛研究,虽已年近花甲,但对奶业的执着追求和探索却从未停顿的专家。他就是在兵团畜牧战线奋斗40年的 高级畜牧师、自治区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新疆天润乳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兼任新疆奶业协会副理事长、乌鲁木齐市奶业协会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养牛研究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的陆东林。

    陆东林,1938年10月生于江苏南京市,少年 时便对动物习性的研究颇有喜好。尤其是对蜘蛛和蜜蜂情有独钟。1956年自江苏句容农校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淮阴,苏州农科所和湖羊场、种蜂场从事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撰写和发表了多篇科技论文。但南京毕竟不是牧区,为了更好发挥自己的专长,帮助偏远地区尽快脱贫致富,他于1964年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告别家人,支边来到陌生的新疆。在乌鲁木齐市五一农场扎根,一呆就是20多年。初到农场时,他便利用丰富自然资源组建了养蜂场,并潜心进行研究。养蜂达300多箱,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场的猪场、鸡场从事畜牧技术工作,使农场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生猪存栏达1500多头、鸡 30000多只。当他看到具有很大发展优势的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因丰富饲草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时,心里很是痛惜,于是便请命来到畜牧队(即后来的奶牛场)任技术员,从此便与奶牛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倡导下,从外省区引进优良的黑白花奶牛品种。大胆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对农场的土牛进行改良。在牛棚中度过无数个日夜,为进行奶牛研究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饲养技术。到了80年代初期,五一奶牛场的成年母牛年平均单产就提高到5000公斤以上,在垦区奶业生产方面名列前茅。他本人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历任队长,畜牧场长、总畜牧师等职。作为科技人员,他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出成果。便多次放弃组织的照顾,依然留在农场从事生产、科研工作。30多年来,多次主持和参与了区、市下达的科研任务,都获得了成功。其中1976年培育的357号奶牛305天产奶量成为新疆首头产奶超过万公斤的奶牛,1978年培育的699号奶牛305天产奶量获全国奶牛 单产冠军。主持和参与的高产奶牛培育、犊牛早期断奶、秸秆氨化技术等20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省(部)和市级科技进步奖,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撰写科普文章300多篇,在各类报刊发表科技论文80多篇,出版奶牛技术方面的专著8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由于陆东林在畜牧业方面作 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被评为市拔尖人才;1990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91年荣获自治区优 秀专家称号;1992年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历任中国奶协和乳协理事、 乌鲁木齐市奶协和兵团乳协理事长、乌市政协、科协常委等职。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这位科学家产生丝毫的骄傲自满情绪,相反,倒成为他继续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1992年底,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为摆脱计划经济对师奶业的长期束缚和困扰,改变奶业依附地位的被动局面,减少损失和浪费,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原乌管局组建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乳业集团。陆东林受命出任总经理,之后又兼任董事长,肩负起了师乳业和奶业全面 发展的重任。

    科学家的眼光是深远的。集团组建后,陆东林面对人才匮乏、产品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一方面选员外出学习、培训,一方面从外招聘高中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奖励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条件下,挤出资金进行产品开发,对乳品厂进行了彻底的技术改造。1996年,在兵、市科委的支持下,创办了新疆农垦乳业研究所暨乌鲁木齐奶业研究所,在西北地区奶业行业率先走上了企业办科研、科研兴企业之路,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被市委、市政 府授予“十大科技示范企业”之一和科普先进单位。由于陆东林重视科技工作,并把科技工作放在战略地位来抓,使企业实现了生产、研制、储备的良性循环,在他的组织下,荷斯坦牛奶、威士牛奶、初乳素、保久奶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营养丰富的新产品相继开发成功并上市,不仅填补了自治区的空白,而且使产品系列化,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成为集团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通过抓市场销售工作,在全市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使“佳丽牌”乳品的市场份额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1997年达4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集团组建几年来,在他的领导下,不仅组建了蜂制品厂、塑料 厂、饲料加工厂等配套企业,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在城郊乡镇和附近县市建立起了稳定的奶源基地。同时,办起了幼儿园、医务室等公共福利事业,兴建职工住宅6000多平方米,解决了117户职工的住房难问题。几年来,在市场疲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不仅未亏损,无下岗人员,而且每年向市民提供 6000多吨的乳制品,到1997年,实现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357.7万元,偿还牛场移交前的贷款342万元。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陆东林既要忙内部事务,又要协调全市 奶业企业的关系,社会工作占据了一定的时间,的确是太忙了太累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生所从事的事业,白天没有时间,就利用晚上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与合作完成的《奶牛季节性繁殖、生产和疫病防治措施研究》项目,不仅揭示了新疆奶牛季节性繁殖、生产和疫病的规律,而且每年为企业创效30多万元; 《奶牛肠毒血症的诊断与综合防治研究》项目,提高了犊牛的成活率,挽回经济损失42万元;《1500头高产奶牛群培育》项目,使奶牛单产由过去的5000 公斤提高到7500公斤以上,被中国奶协评为“二高一优”奶牛场,受到表彰和奖励。他编著的《奶牛高产技术》和《奶牛饲养论文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 用性,深受科技人员和奶牛饲养者的欢迎,对促进新疆乃至全国奶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撰写的科普文章《奶牛和牛奶的故事》《牛奶漫谈》对普及牛奶知识,树立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民族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有这些,为奶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科学家的事业是永无止境的。1998年,陆东林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即“八吨工程”和“‘98牛奶工程”,一方面利 用1—2年的时间,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使奶牛单产在目前7500公斤的基础上达到8000公斤以上,实现奶业新发展。另一方面,在集团挂牌建立“中 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1—2年或更长时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普及牛奶常识,使人们从小树立饮奶意识,培养他们的饮奶习惯,既普及了牛奶常识,又解决了全市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问题,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推动奶业的发展。2000年“两项工程”得以顺利实现。

    陆东林以企业家的胆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2001年将奶业研究所剥离出来,以科学技术参股,组建“新疆天润乳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 并建成我国西部地区第一条牛初乳保健品生产线,开发出以初乳为主要原料的胶囊、钙片、粉剂、免疫酸乳等具有保健功能的初乳制品,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陆东林,既有科学家的智慧和成就,又有企业家的风范和胆识。虽然他年近花甲,但他仍然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为师奶业的发展描绘着一幅幅宏伟蓝图。他曾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攻关项目,有32项成果获国家、省部(自治区、兵团)和市级科技进步奖。编著奶业专著及科普图书12 部,发表论文100多篇,科普文章300多篇。代表作有:《新疆黑白花奶牛》、《秸秆氨化技术》、《奶牛饲养论文集》、《奶牛初乳及其保健功能研究》等。科普著作《牛奶漫谈》、《家庭养奶牛问答》已行销2万余册,受到海内外好评。1982年被评为全国“奶牛育种先进个人”,1990年被评为全国“成绩突出 的科普作家”,1991年(1991—1996)、1997年(1997—2001)、2002(2002—2006)连续三次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1999年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模范。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