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渊源
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着雕花的石板。华表是威仪权力的象征,天安门前的巨型汉白玉华表世人皆知,然而华表是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什么人创造的?提起这个话题,很少有人能够答得上来。是帝尧缔造了华表,华表的诞生地就在临汾。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程雅问曰:‘尧设诽谤木株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识也,亦以表识衢路也。’”又载:古代设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柱子。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一般所见为石造,柱身往往雕有蟠龙等纹饰,上饰云板和蹲兽。北京故宫前后的两对华表,用巨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造型精美,是华表中的优秀做品。华表上方的蹲兽为朝天吼,故宫前面南者为望君归,盼望在民间考察的皇帝早日归来料理朝政,不要沉溺于山水之间忘了国政。故宫后朝北的叫盼君出,意思是皇帝不能耽于深宫享乐,要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以国家社稷为重。
辞海对于华表的诞生、演进及变迁作了简约而明确的记载。由这个记载可以看出,今日之华表正是昔日之诽谤木。尧为何设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畅所欲言,特意树起了那么一根木柱,以示百姓所言无罪。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点,显然在尧以前的帝王并没有尧这么民主,或者说,至少那时的百姓大众已不敢轻易对帝王评头品足。从《史记·五帝本纪》可以看出,尧以前的帝王为挚。帝挚在位没有政绩。岂止没有政绩,而且是一位昏庸的帝王。《上古神话演义》写帝喾决定立挚为帝,尚未封禅的一段,就颇为明白:这事公布之后,独有常仪非常担忧,心想挚的这种行为,哪里可以做君主呢!常仪是挚的母亲,母亲这么怀疑儿子自然因为儿子太忤逆了。但是,事已如此,忧亦无益,正想等挚进来,切实告诫他一番,使他知道做君主的烦难和危险,或者有所警戒,可以觉悟。哪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不免焦躁异常,原来挚这个人,虽然沾染了骄奢淫逸的恶习,但本性却还忠厚,也还能遵从母亲的教训。母亲有病,他常来问候。但是得知自己做天子的消息,乐不可支。他手下的那一帮小人,又更加拼命地恭维他、奉承他,忽而这个设席庆贺,忽而那个又设乐道喜,弄得他昏头晕脑,遂把一个有病在床的母亲抛到九霄云外了。
试想这样一个小人岂能当好帝王?果然,他继位后重用邪恶,祸害人民。《上古神话演义》又写道:且说驩兜、三苗奉到封册之后,就叫狐功来商议,怎样去制服人民。狐功说:“小人早想好了,南方的刁民,天性狡诈,又好作乱,非有严刑重罚,不足以寒其胆。从前玄都九黎氏的时候,百姓非常服从他,据说就是用重刑的缘故。所以小主人这次去,切不可姑息为仁。”三苗听了,大笑道:“这个容易,我到那边,就立一个章程,叫他们有好的宝货、好的饮食统统都要献来给我,如不听号令,我就杀,你看如何?”狐功道:“据小人看来,不必全是如此。事有大小,罪有轻重,应该有一个分别,统统都杀,哪里杀得这许多呢?况且他们一死,就没有痛苦,倒反便宜他了。小人有个办法,叫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才可以使他们惧怕。”如此一班混蛋统治黎民,不是鱼肉百姓,不是白色恐怖才怪。因此,可以想象帝尧登位后要拨乱反正,要打消广众百姓的顾虑,使他们敢为人语就不容易了,更别说要他们来集思广益,议论天下大事了!所以,帝尧千方百计要给百姓一个开明宽松的民主气氛。这样,华表也就不是无本之木,作为民主的标志,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当然,华表的产生决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即使帝尧继位后有了博彩众识,以仁德和睿智治理天下的愿望和行动,而久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也难以开启唇齿。帝尧对此不免焦急万端,在周游解说的同时,树起这尊诽谤木,告示天下,任何议论朝政的人都没有罪过!
帝尧此举达到起初的目的了吗?有一首广众熟悉的“击壤歌”,这首歌谣历来被视为百姓对帝尧的颂歌,而字里行间却没有对帝尧的颂扬。试想,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我自食其力,帝王对我有什么恩德?
还是《五千年演义·华夏上古志》揭开了这个疑虑。一天,尧的几个大臣来到一个村落,看到一个银须白发、红光满面的老翁,正独自玩着击木板的游戏。一位大臣感叹地说:“真了不起啊,我们的帝尧普施恩德,竟使这白发老翁也返老还童了。”那老翁听后,放下手中的木板,不以为然地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每天太阳出来我就去干活,太阳落山我才休息,自己凿井饮水,耕田吃饭,帝王对我有什么恩德可言。”
这老头不识时务的言谈令人提心吊胆,倘若帝王有怒,那就大祸临头了。然而,再看下去,心胸豁然,疑云全释,那大臣听了这种不知事理的话,也没有反驳,只当做笑话说给了尧。尧听后高兴地说:“儿童欢乐,老人幸福,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人们都众口一词地称颂起我来,倒可能使真假难辨,心中不安了。”
这个故事,完全可以说明,帝尧设诽谤木后,朝野上下一片民主详和的气氛。君不见,不仅帝尧听了百姓对他的贬诋不愠不怒,而且那位大臣也不以为然,仅把此当做笑话说给帝尧。因而诽谤木,或曰华表,不仅是一种民主的形式、民主的象征,而且是古往今来一面民主的旗帜。华表曾树于“大路交衢”处,以此作为路标。将帝王的标杆树于路口,这似乎有些庸俗,然而,却不乏诚意。显然,把民主的旗帜树于人们难以辨别前程的地方,正是喻示路人朝着民主阔步向前。
由帝尧创立的诽谤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无论是材质、形象和其象征意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现代社会,最具代表意义的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已经不是盼君归网进出的内涵,它已经成了中华的象征和标志。当时间巨轮驶过第二十个世纪,历史进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各国均成立了2000年纪念委员会,在这个告别旧千年,进入新世纪新千年特殊时刻,各国进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各国都选定了代表本国形象的纪念品,以示永久的纪念和庆贺。中国2000年委员会经过反复遴选,确定华表为代表纪念品作为礼物,特此精制2000尊汉白玉华表。该委员会将0001号汉白玉“世纪华表”赠送华表的故乡临汾市,2000号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珍藏。2000年7月18日,中国2000年委员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仪式向临汾市代市长宿青平赠送0001号汉白玉“世纪华表”。次年,以“世纪华表”为模型,在尧都广场建造了高21米的尧都华表。华表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华表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雕刻长城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社稷永固,源远流长。尧都华表型制体量的宏大,堪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