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庙修建碑记
发布时间:2009-02-20 08:53:39
尧庙为国祖庙,历为国人祭祖之地。始建于西晋,原在汾河西岸,西晋惠帝元康年间迁至河东伊村。唐显庆三年(六五八)年迁建于现址,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尧庙有史以来经历多次大修,发生两大转折。一二六三年元世祖忽必烈降旨拨地十五顷重修尧庙,修建了宾穆门、文思殿、光宅宫等建筑;元成宗大德七年(一三零三年)毁于地震,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年)增舜、禹庙和娥皇女英祠,万历三十七年(一六零九年)又为地震所毁,四十二年重修,增建万寿宫,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年)毁于战火,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重修;一九九八年广运殿毁于大火,一九九九年重修,并增设尧、舜、禹三门。
二零零一年,根据“跨出宫门,向外拓展,改善环境,发展旅游”的方针,修建了尧都华表及尧都广场,尧庙首次跨出宫门,实现了向外拓展,建设旅游区的历史转折。二零零二年,本着“立足现状,尊重原貌,恢复修建,拓展内涵”的原则,全面恢复宫内殿宇,改造提升宫内设施。恢复重建舜、禹两殿,落架大修五凤楼,重建尧井台,尧、舜、禹塑像首次以人文先祖定位,形成了尧庙的国祖特色。东侧新建大型尧庙碑廊,镌刻尧舜禹历史典籍及历代帝王、先贤评价珍贵史料,尧庙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展现;两侧新建大型尧字碑廊,刻制历代名人、当代名家书尧墨宝,以书法艺术展示根祖文化的魅力。尧宫中轴线刻以龙凤图案,两侧新增陶寺出土尧时期文物和文化复制石雕,广运殿两侧新增建尧时期所创之诽谤木,先祖文明更显风采。宫内通道全部采用青石铺装,增植松柏,古老的尧庙再次以完整的建筑格局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区长 宿青平
公元二零零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