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在汾阴?上扫地坛、后土祠祭祀年表
5000多年前,在古冀州阪泉(今山西运城盐池周边地区)一带,打败蚩尤部落,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大规模部落统一战争的壮举,一统华夏。黄帝怀着祖先崇拜的强烈愿望,在母系社会至高无上的女性君王后土女娲生息繁衍过的地方——汾阴脽上“扫地为坛” (《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修建祭祀伟大圣母的场所,开创宁中华民族历史上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祭祀后土女娲的先河。
尧、舜、禹、夏、商、周时代
“二帝八元有司,三王方泽岁举”(《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武王等,时间跨度2000多年,在汾阴脽上扫地坛祭祀圣母女娲从未间断,虽无准确时间,但据有关文献记载,在扫地坛遗址多次发现用于祭祀活动的、象征皇权的鼎和鎛钟等物,就是一种印证。在极盛行祖先崇拜的远古时代是有可能的。
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籍记载,从西汉到北宋1000多年的时间里,有多位皇帝多次到汾阴脽上后土祠祭祀先祖后土圣母女娲。
一、西汉
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十二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上亲望拜,如上帝礼。《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春季,三月,祠后土。《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大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十二月,祠后土。《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大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武帝纪》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武帝纪》
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宣帝纪》
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三月,上幸河东,祠后土。《汉书·宣帝纪》
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汉书·宣帝纪》
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元帝纪》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39年),三月,幸河东,祠后土。《汉书。元帝纪》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元帝纪》
汉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成帝纪》
汉成帝元延二年(公元前11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成帝纪》
汉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成帝纪》
汉成帝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汉书·成帝纪》
二、东汉
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三月,幸蒲坂,祠后土。《汉书·光武帝纪》
三、十六国
前秦苻坚永兴二年,即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六
月,秦王苻坚如河东,祠后土。《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四、唐朝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 ,二月,壬子(日),祀后土于汾阴。《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732年),十一月,庚申(日),祀后土于汾阴。《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
五、北宋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月,辛酉(日)祀后土。《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九》
注:南宋时万荣为金辖地,金皇帝虽未亲祭,但派重臣多次祭祀,《北宋汾阴后土祠鸟瞰图》就是金天会十五年刻制的。元代沿袭了金的做法,皇帝未曾亲祭,但也多次派人到后土祠祭祀,现存于秋风楼内的《秋风辞碑》就是元大德年间刻制的。只是到明、清两代,皇家的祭祀活动才改在了北京天地坛。但民间的祭祀活动一直未间断。历时5000多年,如此高规格、大规模、长时间的祭祀先祖的活动,在世界各国各民族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