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姓氏根亲

马英九与“颍考专案”“颍阳旧事·家在颍谷”系列之一

发布时间:2009-05-05 09:17:45

    “登封小县”坐拥1618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折不扣的文物大县(市)。倘若借用河南省文物局前局长杨焕成先生的话说,那就是登封市文物资源的数量、质量是一般省份难以比拟的,可谓“富可敌省”。

  因为如此,所以人们都把目光盯在“登封小县”的人文景观上。殊不知,中岳嵩山除却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人文景观外,还有诸多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自古至今,登封向有“嵩山八景”——嵩门待月、頧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大唐光启年间(885887年)进士、著名诗人郑谷漫游中岳,赋诗以赞:月满嵩门正仲秋,頧辕早行雾中游。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阴溽暑收。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在“嵩山八景”中,“颍水春耕”位列第三,排在久负盛名的“嵩门待月不忍归”、“頧辕早起上云端”之后。

  “颍水春耕”,不就是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到处可见的一幅春耕图吗?它到底有什么看头,竟然雄视中岳嵩山的诸多风景?

  《嵩山志》云:“颍水之源有泉水数处,喷涌而出,好像串串珍珠,四季不凋。清澈的泉水汇成小溪,潺潺向东南流去,汇集成潭。春天,太阳刚爬上东山,颍水两岸的人们便吆牛春耕。春耕图倒映水中,甚是好看。相传春秋郑国大夫颍考叔,曾任颍谷封人。春日早上,晨曦初露,他便兴致勃勃地套牛扶犁耕种。耕兴愈高,不禁唱起‘耕耘乐’来。旁边的农夫也模仿他耕耘唱歌,一时田歌四起……”

  “颍水春耕田歌起”之所以在嵩山享有盛誉、千年不衰,当与郑国大夫颍考叔脱不了干系。

  颍考叔是历史中国孝的典范,“颍水春耕”与颍考叔互为观照,成为“嵩山八景”之一,可谓相得益彰。

  借问“颍考叔”,两岸“破冰”

  颍考叔?名字怪怪的,这人是谁?在今日大陆,乃至颍考叔的老家河南,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低下得可怜。

  在历史中国,颍考叔可谓家喻户晓;在今日台湾,颍考叔享有鼎鼎大名。

  在大陆,我们爱说和谐社会;在台湾,他们爱问化解矛盾与对立的“颍考叔”在哪里。

  台湾为什么有了啥事总爱交给“颍考叔”?

  作为一员老兵,何文德先生最早走上街头抗议两岸隔绝,他的白衬衫上写着红字,一面是“想家”,一面是“妈妈我好想你”。

  起初,他的“返乡运动促进会”、“退伍军人联谊会”只有他一人。为了回家看妈妈,他甚至与老伴离了婚,立了遗嘱。

  19875月,何文德与同道发起成立“外省人返乡运动促进会”,会员600多人。同年628,“促进会”在台北组织“想回家,怎么办?打开两岸探亲管道座谈会”,到会六七千人。77,几百位老兵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打出“回家找爹娘”的标语。

  老兵们以亲情挑战蒋经国的“三不”(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政策。

  怎么办?

  2009410,为纪念蒋经国先生诞辰100周年,马英九先生发表《薪火相传任重道远——永怀经国先生》文章,其中《开放探亲 两岸融冰》一节这样写道——

  经国先生晚年另一项为人所称道的政策,就是开放台湾人民到大陆探亲,体现人道主义,为转变中的大陆政策迈出重要的第一步。这项工作,我也曾参与规划。

  民国76年(1987年)3月间……经国先生突然问我:“英九,有没有什么事情?”我回报:“……有一些老兵……穿起身上写着‘想家’的长袍游街请愿,很令人同情。”

  ……依照(经国先生)指示要点,诸如:“政府”与中共“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原则不变、开放探亲采取“人道原则”(可以探亲、通信与通话)、“民间办理”(由两岸双方红十字会安排)、“间接方式”(往返经过香港),等等,拟出一个计划,经反复讨论,于当年64日清稿后,呈报给经国先生。经国先生批交“中央党部”成立的一个项目小组处理,然后再经小组多次集会讨论,提报“中常会”在915通过。然后“行政院”也在院会通过本案,112正式实施。海峡两岸隔绝38年,台湾人民终于可以到大陆探亲了。开放探亲,不但为两岸失联近40年的亲人提供团圆的机会,也为两岸关系解冻踏出历史性的第一步。这个政策,叫好又叫座,在国际社会也获得极大的肯定。

  这个案子当时极为敏感,必须绝对保密,所以我把卷宗锁在我个人专用的铁柜里,亲自处理,绝不假手他人,连机密打字员都不知道此案。卷宗上书“颍考专案”,这是我取的名字,这个名称出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典故:春秋时代的郑庄公,出生时母亲姜氏难产,遂不为姜氏所喜,而姜氏溺爱庄公之弟共叔段。后共叔段谋反,为庄公所败,流亡国外,姜氏亦遭幽禁。庄公甚不谅解这位偏心的母亲,曾发毒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但君无戏言,如何解套?最后经由知名孝子颍考叔的巧思安排,挖地及泉,母子俩终于在地下隧道中相见,和好如初,化解一场人伦悲剧。我用这个亲人团聚的历史典故,作为大陆探亲项目的名称,觉得十分适宜。

  马英九先生把大陆探亲项目命名为“颍考专案”,可谓“薪火相传”,用心良苦。

  马先生缘何能够“活学活用”颍考叔?他在《结缘五五年,来生再续缘——悼亡父鹤凌先生》之《幼年时期严父良师》一节中这样写道——……父亲的口头禅: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们子女终身受用不尽。

  记得有一次在“台北市议会”答询时,我提到“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有“议员”突然质询:此句语出何典?我立即回答:“《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是郑庄公预言他同父异母弟弟共叔段(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说郑庄公与共叔段同父异母,乃马先生语误)未来下场的话。”当时举座皆惊。其实倒不是我国学底子好,而是这刚好是我7岁时熟读过的一篇古文,其中颍考叔利用隧道安排郑庄公母子相会,以化解庄公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传奇,还成为我当年规划开放大陆探亲方案的名称——“颍考专案”。此外,我们兄弟姊妹5人练习书法都在5年以上,日后不论求学或就业,从未在这方面吃过亏,都是拜父母家教严格所致。

  马英九先生“倒不是我国学底子好”,是自谦亦是勉人——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的。“阿波罗计划”、“嫦娥工程”赓续了传统,“颍考专案”亦然。

  1987112,台湾开放大陆探亲的“颍考专案”开始实施。

  预定112日上午9开始登记,但凌晨就聚集成人山人海。当天,办妥手续者1334人;6个月内,申请者14万余人,6万多人成行。

  第一个回归大陆的探亲团,由何文德先生率领,全团14人。

  海峡两岸交流尽管还有“三不”相阻,但“政治”毕竟给“亲情”让了步——转道香港尽管疑似郑庄公母子“隧道中相见”,但毕竟解了两岸隔绝的套,破了亲人不能相见的颈!

1987年的“颍考专案”,与2008年马英九先生就职演说在相互印证:“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首席记者于茂世记者陈伟)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