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市推荐

河源

发布时间:2009-09-18 10:35:13
【历史沿革】 

    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秦于龙川置县。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河源地区在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县,设立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1992年8月河源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既可享受山区优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开放区优惠政策的地区。1993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源市郊区,设立东源县,县委、县政府驻仙塘木京。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百越”时期,来自江浙一带的越民散居于少数民族之中,对开化粤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后,迁陕陇之民居粤,带来了黄河文化。此后,凡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的移民进入岭南。这些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

    【行政区划】 河源市是国务院1988年1月7日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管辖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全市现设有98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251个村委会和154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 200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35.43万人,比上年减少5.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0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为24.2%;农村人口254.3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为75.8%。人口出生率为17.14‰,人口死亡率为10.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8‰,比上年下降2.6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女性100),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5.2岁。

    【语言、民族】  河源市地处梅州市与广州市之间,河源话受正统客家话及白话(广州话)的影响较大。有的词语读音与梅州话相似,有的词语与广州话相近,而河源市内东源、紫金、龙川、连平、和平等各县区之间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河源市均属于客家方言地区。

    全市有五个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的畲族、壮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有海外侨胞及祖籍河源的华人共47万人,主要聚居于东南亚地区和美、加、澳等国,港澳台同胞28万人,归侨1.3万人。



投资环境

    河源──粤东宝地,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1988年1月7日建市,是广东省一个年轻的城市,也是京九线上的一个新兴城市,辖东源、连平、和平、龙川、紫金和源城区等五县一区。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334万人。 

 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领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

  河源,靠山近海,区位优越。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历史上与惠州、东莞、深圳、汕尾曾处同一地区,市区距广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距深圳176公里,处于珠江三角洲2小时经济圈内,河源实际上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珠三角的后花园,这种独特的区位,既有利于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幅射,又有利于沟通国内外大市场。 
    河源,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粤第一市。京九铁路经过江西省进入河源境内,穿越三县和市区,并在龙川县城与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接轨,设立 华南最大编组站。105和205国道纵贯全市,河惠高速公路直达广州、深圳,粤赣、河龙等高速公路正在动工建设,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河源将是广东省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地级市,由此构成了河源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河源成为粤东北的交 通枢纽。以市区为中心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形成,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河源拥有一类口岸,经海关封关后的货物可直接进境。



     河源,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都在河源境内。滔滔不绝的东江水,不但滋润着珠江三角洲东部,而且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内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仍有40万千瓦有待开发。同时,净水资源和优质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新丰江天然净水远销国内10多个城市。河源是矿产之乡,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其中储量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铁矿、莹石和稀土。此外,铅锌矿、钨矿、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丰富,易于开采。其中瓷土远景储量达2亿吨。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积1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达3092.7万立方米。

    河源,生态旅游胜地,境内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河源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动力,加大市政建设力度,抓好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市景观水平,打造"青山绿 湖碧水城"新形象。紧领市区的大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现存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是广东绿色生态旅游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亚洲第一高喷泉,喷射高度达169米;河源还曾是恐龙的故乡,市区已出土恐龙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市区碧水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县区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有"地下龙宫"之称的漳溪皇龙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上漂流等旅游景观。

  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领南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 





   河源,靠山近海,区位优越。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历史上与惠州、东莞、深圳、汕尾曾处同一地区,市区距广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距深圳176公里,处于珠江三角洲2小时经济圈内,河源实际上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珠三角的后花园,这种独特的区位,既有利于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幅射,又有利于沟通国内外大市场。 

  河源,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粤第一市。京九铁路经过江西省进入河源境内,穿越三县和市区,并在龙川县城与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接轨,设立 华南最大编组站。105和205国道纵贯全市,河惠高速公路直达广州、深圳,粤赣、河龙等高速公路正在动工建设,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届时,河源将是广东省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地级市,由此构成了河源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河源成为粤东北的交 通枢纽。以市区为中心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形成,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河源拥有一类口岸,经海关封关后的货物可直接进境。 

  河源,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都在河源境内。滔滔不绝的东江水,不但滋润着珠江三角洲东部,而且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内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仍有40万千瓦有待开发。同时,净水资源和优质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新丰江天然净水远销国内10多个城市。河源是矿产之乡,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其中储量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铁矿、莹石和稀土。此外,铅锌矿、钨矿、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丰富,易于开采。其中瓷土远景储量达2亿吨。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积18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达3092.7万立方米。



 

    河源,生态旅游胜地,境内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河源市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动力,加大市政建设力度,抓好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市景观水平,打造"青山绿 湖碧水城"新形象。紧领市区的大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现存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是广东绿色生态旅游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亚洲第一高喷泉,喷射高度达169米;河源还曾是恐龙的故乡,市区已出土恐龙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市区碧水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县区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有"地下龙宫"之称的漳溪皇龙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坝九龙湾水上漂流等旅游景观。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