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地市推荐

云浮

发布时间:2009-09-18 10:30:44

    【位置、范围、面积】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佛山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市区距肇庆60公里,距广州140多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上溯广西梧州60海里。全市在北纬22°22′~23°19′,东经111°03′~112°31′的范围内。总面积7779.1平方公里。2008年耕地面积183.3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5.26万亩。云浮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内主要河流罗定南江、新兴江均大致呈西南——东北流向。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多沿山地边缘发育,高丘陵海拔250450之间,低丘陵海拔100250之间。低丘陵坡度平缓,多为15度~20度。

    【气候】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902.3毫米,比历年均值1527.9毫米偏多374.4毫米,偏多24.5%;平均气温与历年持平;年日照数1463.0小时,偏少12.9%。1月下旬到2月初全市出现罕见的持续性寒冷阴雨天气,给全市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龙舟水属50年一遇;419,台风“浣熊”在阳江登陆,破历史记录。台风天气系统影响较往年偏多,高温天气呈阶段性分布。

投资环境

经济现状

    2004年,云浮市以建设山区强市为契机,积极走珠三角经济延伸发展路子,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云浮实际为依据,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呈现出设市以来的最好势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比2003年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3.98亿元,增长41.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6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收入4003元,增长5.4%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4年农业总产值109.5亿元,增长6.2%。粮食种植面积239.4万亩,增加3.6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0.1%。水果、蔬菜、蚕桑、药材、牧草等经济作物大面积丰收,养殖业有较大发展,农产品销售有市有价。畜牧、水产总产值达51.3亿元,增长8.5%72户农业龙头企业和1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17.7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1%,户均从中收入4100元;16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经济作物700多万亩。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成功举办了首届农业产业化成果展示会,签约农林业项目投资额7.1亿元。完成营造林作业面积2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1%。我市被评为“广东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投入2.2亿元,完成13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29宗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修复水毁工程476处,加高加固堤围13.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平方公里。罗定、郁南和新兴分别被国务院定为“十五”期间全国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2004年全市工业生产、销售、税利全面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384.2亿元, 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47亿元,增长20.2%,比上年增幅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现价)221.4亿元,增长25%;实现税金总额6.93亿元、利润总额4.16亿元,分别提高22.84.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8%,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6.8%,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0.5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电力、石材、水泥、不锈钢制品、纺织、机械、电子、电池和凉果加工等产业继续集约发展。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巩固和发展了石材基地中心的地位。全市水泥生产能力已达700万吨,另外在建项目1000多万吨,增资扩产和新上水泥项目全部采用新型工艺流程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雅达电子二期、信息化城镇项目(e-town)以及温氏生物工程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投产或即将投产,标志着我市产业发展出现新的亮点。

  项目建设势头较好。2003年以来动工建设(含技改)的99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已有72个顺利投产。2004年共签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33个,投资总额175.2亿元。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006户、私营企业327户。广东温氏集团和亨达利水泥集团分别列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第8位和第19位。2004年新增1个国家免检产品,有4个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增加13家,达到36家。民营经济缴纳税金7.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1.7%。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65.3亿元,增长26.5%。市政府表彰奖励了54家重点民营企业。全市共为1773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办证照费用125万元,为农村流动性商贩减免行政规费104万元,为70多户企业办理了免年检手续。

 

  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

   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2004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70.42亿元,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教育、卫生、保健、住房、交通、电信、技术培训、旅游成为消费新热点。

  流通和消费市场活跃。各地新建了一批商贸中心,服务业经营规模有所扩大,经济向好。

  金融形势稳定。2004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0.5%,其中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增长1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4.3%。多家商业保险机构在我市增设业务。

  电信邮政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万户,三大通信企业业务总收入达7亿元。邮政服务领域扩大,完成业务收入6450.5万元,增长12.5%

  基础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山区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市直单位已实现电子公文交换,我市成为全省6个地级信息化建设先行点之一。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土地和房产交易持续升温。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开发商品房42.3万平方米,增长25%。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收入超过22平方米,位于全省前列。市内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实现建工产值7.5亿元,增长4%

  旅游业逐步升温。全年接待旅客人数173.7万人次,实现收入14.4亿元,分别增长13%15.6%。蟠龙洞风景区、新兴龙山温泉度假区等景区改造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

  中介服务机构设置和领域不断扩大,行业管理逐步规范,服务水平和运作质量提高。

 

  财税收入保持较高增长

  财税收笔试保持较高增长。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8亿元,增长26.28%。一般预算支出19.84亿元,增长15.41%。税收入库15.14亿元,增长28.96%。市财政在处置国有破产转制企业资产后,经国有资产专户用于职工安置费用共1141万元。追收地方金融资产当年收回1244.4万元。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