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指南

蕉岭——林业生态篇 台胞之乡文化古邑生态家园

发布时间:2010-05-19 16:18:49

    “有山皆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这是游人到蕉岭后发出的由衷赞叹。

    近年来,蕉岭县围绕“求绿、求美、求富、求安全”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绿满蕉岭”大行动,以林分改造、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管护“五大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县城5万亩群山林分改造和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镇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构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至目前止,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6%,活立木总蓄积559万立方米。

打造名贵树木富民产业

    蕉岭县把推进生态名城建设和发展富民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名贵树木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在全县掀起种植名贵树木热潮,至目前,全县已种植各类名贵树木17191亩,预计年底可实现种植名贵树木2万亩;其中种植曼地亚红豆杉2409亩,力争几年内实现种植规模1万亩以上,把蕉岭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曼地亚红豆杉种植基地。全县共种植曼地亚红豆杉、樟树、桂花、罗汉松、九里香、竹柏等名贵树木60多个品种,共522多万株,全县百亩以上的种植基地有52个,共计发放苗木贷款710万元。

    2009年以来,蕉岭县认真贯彻落实梅州市委提出的建设“三名城一基地”要求,制订出台了《蕉岭县关于扶持发展名贵树木产业的决定》,把发展名贵树木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积极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名贵树木产业。该县由县财政投入农村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向县农信联社融资2500万元,专项用于种植户购买名贵苗木的贷款支持,并由县财政给予50%贷款利息奖励。

    该县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发动广大普通百姓参与到名贵树木产业中来。把发展名贵树木产业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结合起来,各镇各挂扶单位把扶持贫困户、贫困村发展种植名贵树木作为一项帮扶措施,通过为贫困户、贫困村免费提供树苗、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其发展种植名贵树木。把村干部、镇干部、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发动起来,通过示范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种植名贵树木,逐步形成人人参与、户户皆种的局面。该县为全县8个镇发放价值40万元的20多万株名贵树苗。同时,在石窟河沿堤公园开展认捐认种名贵树木活动,激发普通群众认识、参与名贵树木产业发展的热情。

    同时蕉岭县积极采取措施推介、销售名贵树木,树立蕉岭名贵树木品牌,打造闽粤赣花木种植展销中心。举行名贵树木花卉迎春展销会,吸引周边地区企业和客商前来投资发展名贵树木产业;今年2月份举办了蕉岭首届名贵树木展销会,展销面积达1.5万平方米,20多家名贵树木企业前来展销,展出曼地亚红豆杉、罗汉松、桂花、降香黄檀、茶花、兰花等名贵树木和各种花卉300多种。该县还与广州南沙区共建名贵树木种植基地,为南沙提供绿化观赏苗木,实现基地市场无缝对接。

发展毛竹产业

    蕉岭县把发展毛竹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丰产培育示范为带动,以政策扶持为导向,引导农民大力培育丰产毛竹基地,加快推进竹业产业化,全面提高毛竹产业的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使毛竹生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法宝”。

    蕉岭县发展毛竹产业具有四方面有利条件:一是有优势。全县113万亩山地,除了40万亩生态公益林外,其余70多万亩山地大部分可以种植毛竹,即便是生态公益林也可以间种、套种毛竹。同时,毗邻福建武平、上杭等地也有丰富的竹子资源,可以借助和利用周边地区的竹子资源。二是有基础。该县现有毛竹近12万亩,且南磜、蓝坊等地农民素有种植毛竹及简单竹篾加工的传统习惯,通过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可以做大毛竹产业。三是有效益。竹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具有较强功能。四是有前景。现在,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织布等已成为一种潮流。竹子用途涉及到建筑业、造纸业、人造板业、家具业、医药卫生业、饮食服务业、旅游业等多个行业。可以用来做竹醋液、“竹叶黄酮”系列保健品、竹炭系列产品、竹纤维、竹木复合板等,甚至可以制成衣服、袜子等。

    蕉岭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毛竹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2006年11月专门组织前往著名的“中国竹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观学习。2007年该县结合实际,专门制订了《关于发展毛竹产业的决定》,计划从2008年起至2012年,以现有毛竹为基础,逐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毛竹基地13.5万亩(其中高产稳产的毛竹基地10万亩)。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按丰产标准培育毛竹资源,实现年产商品竹15万吨;年产竹笋3000吨。同时,培育1至2家竹子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力争实现毛竹年综合产值2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培育竹资源。为鼓励培育毛竹资源,该县专门制定了《关于扶持发展毛竹产业的决定》,从政策上、机制上、资金上、技术上进行扶持。该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竹山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竹农按照“面积不变位置变,相对集中连成片”的方式,或以参股、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方式进行山地流转。重点扶持竹林场和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林地产出率和规模效益。县、镇、村创办毛竹速生丰产示范基地、低产竹林改造示范基地或竹子优良新品种繁育基地,一方面以此引导竹农摒弃“靠天收”思想,树立“山当田种,竹当菜栽”的经营理念,严格按《毛竹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及时总结、推广应用劈山抚育、垦复松土、配方施肥、规范采伐、笋竹两用等技术,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逐步改变竹林资源分布散、产量低、效益差、利用率不高的状况。

    该县二是坚持发展竹加工。长期以来,不少群众满足于卖原竹吃饭,或停留在简单加工、粗放经营上,造成“产品一个样,产业无变样”和竹林“越砍城少、越砍越残”。为防止“竹贱伤农”,该县强化管理,严格“号竹”管理,对当年生的新竹标上出笋年度,建立毛竹生长档案,严格砍伐年限,坚持“砍七留六”,同时做到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弯留直,砍劣留优。严格砍伐季节,在大年的秋冬或翌年的早春进行,避免毛竹生长旺季的5-9月份砍竹。在培育竹资源的同时,及早筹谋,力争在竹子深加工上有新突破。坚持采取“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集中有限财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竹加工产业发展。以科技为依托,机械加工,综合利用,努力拓展竹子深加工艺,走好竹制品系列化开发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竹制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力争多开发出有特色、价值高且资源消耗低的新产品,如竹工艺品、竹地板、竹地毯、竹窗帘、竹生物产品、竹家具等。

    该县三是坚持开发竹产业。该县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潜在的后发优势,该县将把毛竹科技示范基地、丰产培育示范点开辟成具有特色的竹海生态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竹景观”、“竹工艺”,逐步打造成旅游业中的一个亮点。

    该县鼓励扶持竹农或经合组织集约经营,建设大型毛竹基地,蓝坊镇高场村专门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采取“品牌+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制度化管理和品牌经营,通过合作社把原来种植散户统一联结起来,实行联产联销,做强做大毛竹产业,目前有理事会4人,生产专业户94户。目前该县毛竹面积达到15万亩,形成了一个竹材宝库。

    正是丰富的毛竹资源,引来了该县首家新型毛竹深加工生产企业金霖竹业。2009年,蕉岭县金霖竹业公司研发生产的“金霖”牌竹胶合板、竹碳化床席、竹碳化保健枕系列产品被国家相关部门认定为“中国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目前,该公司年生产加工毛竹能力达15000吨以上,跟5000多户群众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时下,该县的毛竹生产及加工这一低碳产业已现雏形。

优化美化林业生态环境

    近年来,蕉岭县结合森林覆盖率较高和已全面消灭了荒山的特点,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科技为依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抓好“三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森林资源培育,努力实现森林资源质和量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美化林业生态环境。

    (一)林分改造和水源涵养林工程。2004年,编制了《县城周围5万亩群山林分改造实施方案》和《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实施方案》。通过间伐纯松林中“老、弱、病、残”的松树,补植套种木荷、枫香、山杜英、香樟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实现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的双提高。五年来,全县共完成林分改造3万多亩和水源涵养林建设1万多亩。

    (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突出抓好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并作为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的规划思路,每年完成新开设林带90公里和维修补植200公里。至目前,全县共有生物防火林带936.3公里,构建了全县较为完善的生物防火网络。在实施林带建设时,注重把山脚防火林带建设和纯松林林分改造结合起来,即:在林田交错地带、国道沿线、自然保护区边界、居民聚居地段和重点风景区周围的山脚开设20—30米的生物防火林带;山腰100米以下,则实施纯松林改造,疏伐原有“老、弱、病、残”的松木,补植套种红椎、山杜英、枫香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形成山脚防火林带和山腰针阔混交林的两道防火屏障,从而提高林分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三)良种壮苗培育工程。在徐溪、油坑等地分别建立了良种壮苗培育基地100多亩,与技术力量强、育苗经验丰富的专业户签订育苗合同,引进和培育优良阔叶树种。种苗基地每年都培育各类造林绿化苗木50多万株,为全县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供了优质的良种壮苗。

切实抓好森林资源综合管护

    在抓好科学营林,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五年来,蕉岭县认真贯彻实施《森林法》等林业法律法规,坚持抓综合管护,做到依法治林、依法治火、“严管林”,确保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组织森林公安、林政、林业站、木检站等单位和部门,形成合力,按照“山上管严、山下管死”的原则,对木材加工厂场、主要进山路口和重点林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稳定、持续地增长。特别是从2008年起,开展整治木材加工企业专项行动。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形式,重新规划锯木厂,并进行集中监管,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锯木厂遍地开花,过度消耗森林资源的现象,有效地稳定全县林区秩序。还专门印发了文件,将护林防火工作重心下移,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镇村。聘请281名村级护林员和组建104支共1650人的镇村扑火队伍。

构建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蕉岭县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共同构筑比较优美的城乡环境。

    (一)抓好镇山国家森林公园美化靓化工程。镇山国家森林公园是蕉岭县城的城中森林,被喻为蕉城绿色的“肺”。五年来,蕉岭县大力“绿满蕉岭”大行动,努力把蕉城建设成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县城。专门邀请广东省林业设计院专家设计,遵循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化的理念,采取“去劣留优、去弱留强、兼顾均匀”的办法,对原有的3万多亩纯松林分期实施林分改造。其中核心区3000亩,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在公园内先后种植桂花、红豆杉、蝴蝶果、杨梅、禾雀花等珍稀名贵树种和藤灌花木100多种;红竹、巨龙竹、黄金间碧竹、紫竹、斑竹、方竹等观赏竹130多种;建起“桂花园”、“梅花园”、“桃花园”、“杨梅园”、“松涛区”、“禾雀花观赏点”、“镇山亭园中园”、“百树园”和“百竹园”等9个功能景观。同时,在公园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兴建了五处登山入口,建设道路共8公里,并配套安装了路灯、供水管道;新建了镇山亭及休闲长廊。目前,公园内树木郁葱、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已成为人们健身、休闲、观赏的好去处。

    (二)抓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主要抓好“四道”,即天汕高速公路、205国道、省道、县道沿线的绿化规划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种植观赏性较高树种的原则,种植了黄蕊梅、桂花、红杜鹃、桉树等道路绿化树种,建设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形成亮丽的道路绿色风景线。

    (三)抓好义务植树工程。充分利用“3·12”全民义务植树有利时机,蕉岭县每年都动员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机关干部职工、社会团体、中小学生共10多万人,开展房前屋后、河边路旁、厂区四旁的义务植树活动。以“绿满村庄”、“绿满校园”、“绿满小区”、“绿满厂区”等为主题,建立了“机关林”、“青年林”、“世纪林”、“红领巾林”等。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县共建立了50多个义务植树基地,完成义务植树500多万株,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绿化,营造了一个个浓荫密布、充满绿意、生机盎然的绿岛、绿园、绿区。

建设“花园式”文明县城

    在城区,围绕建设“花园式文明城市”这一目标,以改造老城区和建设新城区为契机,统一规划,狠抓县城的绿化、美化工作。按照“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原则,采取“树、草、花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办法,因路配绿,沿河植绿,见缝栽绿。在县城外环建立绿色屏障,在石窟河、溪峰河“一河两岸”和主次干道两侧打造绿色走廊,在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建设“绿色庭院”,构建起复层立体式的城区植物群落,真正做到让县城融入绿树丛中,让绿树之肺润泽城市居民,让城市绿出特色、绿出风格、绿出形象。同时,结合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选取“绿、花、香、益”的名贵树种在城区栽种,突出“名木”特色,努力打造名木遍城的特色宜居县城,把县城打造成为名贵树木展示基地。目前,蕉岭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7.9%,绿地率达3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3平方米。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