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投资指南

蕉岭——教育篇 台胞之乡文化古邑生态家园

发布时间:2010-05-19 16:14:36

    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蕉岭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蕉岭县认真按照梅州市提出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战略决策,将创建“教育强县”作为落实 “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2008年12月底蕉城镇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成为蕉岭第一个省“教育强镇”。2009年,南磜、文福、长潭、三圳、广福等五个镇顺利创建成省“教育强镇”,并于2009年年底提前一年顺利通过了“教育强县”的验收,成为首个广东省 “教育强县”。

    目前,蕉岭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呈现出以政府办学为主、多种办学体制并存的教育格局。全县现有广东省“教育强镇”6个,占全县(8个镇)的63%。有普通高中(完中)2所,初级中学10所,完全小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县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联校1所,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各1所。

领导重视   群策群力

    自2008年7月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以来,蕉岭县高度重视“教育强县”的创建工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商讨谋划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从县主要领导到分管领导对整个创建活动都悉心指导、亲力亲为。在创强工作期间,各级领导十分关心和支持蕉岭教育,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安钰峰,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朱超华副厅长,国家督学、省教育厅巡视员刘育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陈健主任、任洁副主任、郭文调研员以及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领导多次亲临蕉岭指导教育工作。

打造“教育工程”  实现优质发展

    近三年来,蕉岭县积极营造氛围,打造“教育工程”,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创建优质教育,实现了各类教育均衡化,布局调整合理化,硬件建设标准化,师资队伍优质化,学校发展特色化,教育发展内涵化,全面提升了全县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1、强镇强校工程。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全面推进了强镇强校工程。在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加强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及外出乡贤的联系与沟通,鼓励他们回乡捐资兴学。据统计,近三年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乡贤为教育捐资超过3000多万元。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以及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蕉岭的创强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教育强镇”成绩喜人。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蕉城镇、长潭镇、三圳镇、文福镇、南磜镇、广福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超过省定60%的标准。二是优质学校不断增加。两年来,蕉岭中学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先后有华侨中学、实验幼儿园、润玉幼儿园、塔牌幼儿园等评估为“梅州市一级学校(幼儿园)”。目前,蕉岭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 所,市一级学校13所,市一级幼儿园3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大部分学校均达到规范化学校以上的标准。

    2、“扩容促优”工程。蕉岭高度重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根据本县实际,提出了“办强蕉中、办大侨中、办活职中”的思路,努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中毛入学率逐年增长,至2009年9月,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85.27%。一是办强蕉中。多渠道筹措资金共4000多万元全部投入蕉岭中学示范性高中建设,并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该校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和终期督导评估。2008年,又投入900万元,腾出县武装部的房舍及用地(22000平方米)划拨给蕉中使用,拓展了学校的发展空间。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的蕉岭中学新校区建设工程正在全面实施。二是办大侨中。近三年来,投入了900多万元完善华侨中学的办学条件,通过“市一级学校”的评估,使之成为全县农村高中的品牌学校,经过连续四年的扩招,在校生已达2400多人。目前,蕉岭县高中的优质学位为81.1%,其中普通高中为100%。三是办活职中,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走与珠三角中职学校联办的路子,并积极拓宽生源渠道,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制度。目前,蕉岭万人口中有高中阶段在校生412人,其中普通高中万人口在校生为236人,所占比例名列梅州市前茅。

    3、教育装备工程。蕉岭县充分发挥政府主责作用,创强工作以来,共筹资4000多万元,用于各学校的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水平。目前,蕉岭县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工程,均达到了上级标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仪器和活动场地已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实现“四个百分百”。筹措500万元,按省标准重点改造中学物理、化学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及装备现代化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等,全面提升了中小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水平。现在全县中小学共配置电脑室51间,多媒体教室215间,实验室86间,语音室14间,中小学教师电脑、学生用计算机近3000台。

    4、强师兴教工程。近年来,蕉岭县着力抓好“强师兴教”工程,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使蕉岭成为各方面人才圆梦的好地方。一是完善管理激活力。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一方面贯彻执行校长任期考核制度和校长培训制度,强化校长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管理注重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任职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推行城镇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增强教师任职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三年来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10人,广东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78人。二是加强培训强技能。几年来,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校本培训和院本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学科的各类在职业务培训和技能集训,使校长和教师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有新的认识,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一方面抓教师继续教育,近三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累计达9820人次,全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培养了一支懂业务、精专业、有激情、敢亮剑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近三年全县涌现了一批省、市、县的名师,其中县级36名,市级2名,省级1名。此外,还有县、市、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一大批。三是引进人才调结构。组织人员到华中师大、湖南师大、江西师大等重点院校招聘了4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各中小学校任教,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5、素质教育工程。根据各校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注重体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展特色。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格局,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跨越。各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了德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呈现出德育活动系列化、固定化、生活化、特色化的新趋势。全县中小学还以“丘逢甲故居”、“谢晋元纪念馆”名人故居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了爱国、爱家、爱校的系列活动。(2)树立生本意识,科教体艺教育放异彩。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科技、体育、艺术教育,形成了一批体卫艺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通过每年组织“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运动会”、“艺术花会”等各类大型活动让学生的爱好、特长、个性得以充分健康的张扬和发展。同时各中小学校还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县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科技、艺术竞赛,硕果累累,三年来各级各类获奖数量1500多人次。其中实验小学学生丘兆翰曾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一等奖;蕉岭县学校输送的国家级运动员丘洁辉、黄小凤、廖竞雄、廖壁洪等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屡夺金牌。

    6、特色学校工程。“以特色促发展,树品牌强内涵” 是蕉岭县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一大战略。蕉岭县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突出教育创新,提升办学效益,打造品牌学校,在全县各校开展了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学校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学校特色,以创建特色学校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环境建设与特色学校创建融于一体,积极开展特色活动。“一校一特色”已成为蕉岭教育领域中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培育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

    为巩固、提高“教育强县”创建成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动蕉岭教育再上新台阶,蕉岭县从2010年起,每年筹措300万元专款,用于教育工作奖励,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培育造就一批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增加教育的内驱力;此外2010年再筹措50万元,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后,如何进一步调动全县各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和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擦亮“省教育强县”这一品牌,蕉岭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机制,筹措300万元,按照“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和利于激励公平竞争的目标要求,用于高考、中考奖励和奖励在教育课题研究与探索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学校和教师,激发各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干事创业的浓郁氛围。

    蕉岭县专门制定出台《蕉岭县教育发展专项课题综合奖励方案》,确立“推动蕉岭教育新发展”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的总课题,内容包括高考质量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完善学校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巩固提高普高水平、防流控辍、“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学科竞赛培养尖子生、青少年课外辅导活动等十四个子课题,以完善人、财、物管理为保障,以推进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目标,以落实措施为重点,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及奖励办法,夯实蕉岭教育发展的基础,丰富教育发展的内涵。

    为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该县一是逐步引进一些急需人才和顶尖人才,特别是优先引进一批英语、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三年来共从华中师大等重点院校招聘35名优秀师范本科毕业生、从江西、福建引进5名高中骨干教师、公开招考83名本省籍应届师范本科毕业生到蕉岭任教;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业务技能培训,今年另外专门筹资5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着力提升全县教师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通过在全县教育系统中开展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等争先评优活动,造就一批名校名师,在全县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注重科研  提升质量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蕉岭县提出了“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战略,注入了质量提升的新导向。一是科研引领,全面完善教育科研网络。建立健全了各级教育科研制度,逐步形成了“学校有实验项目,教师有研究课题”和“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的新局面。目前全县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7个、县级课题413个。近三年,蕉岭县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158篇;8项课题获得市级以上教育科研成果奖。二是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2003年以来,把课改作为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及教育改革的策略来抓。同时各学校还积极开展地方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一批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资料。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2006年以来,全县中小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屡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008、2009年,全县中考全县总分平均分、及格率、得分率和全科合格率均排在梅州市的前三名。高考也实现连续两年跨越式发展,总体成绩和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的优势。2008、2009年全县本科、专科A线、专科B线三线入围率以及高考录取率均排在梅州市各县的第一位,创了历史新高;两年来共有5人次总分居全市前50名,4人次获单科全市第一名,61人次获单科全市前50名。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