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两岸关系

从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看台湾民意

发布时间:2012-04-06 14:47:11

   惊心动魄的2012年台湾“大选”平静落幕,马英九以过半选票优势顺利连任。选举结果显示,肯定“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已成为台湾民意主流和台湾民众的自觉行动。近年来,台湾南部地区民进党铁杆支持者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享“红利”受益匪浅,其“反马”、“反中”立场开始松动。从总体上看,推动两岸关系继往开来的民意基础在不断厚植。但由于台湾“主体意识”依旧高涨,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依旧没有提升,两岸关系长远深入发展仍面临重要课题。

  台湾主流民意肯定“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九二共识”成为台湾的主流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真枪实弹”的选举实践证明,岛内多数民众最终对“九二共识”投下赞同票,使其第一次在岛内以最严格的检验获得“正名”。更重要的是,马英九当局在选战过程中始终借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两岸牌”向民进党发起强大攻势,双方围绕“九二共识”的存无及重要与否展开多次激烈攻防。选战最后关键阶段,岛内企业界巨头、学界代表、中小企业、基层民众纷纷公开表态支持“九二共识”;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应邀到岛内观选时也强调,不承认“九二共识”将陷两岸于危机。这些都强力深化了岛内民众对“九二共识”的认知与了解,推升“九二共识”最终成为台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九二共识”成为台湾民众可以信任、有安全感、有发展愿景的主流共识,民进党未来很难再以此抨击马“亲中卖台”。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知和态度由感性期盼升华至理性支持。相对于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台湾社会“统独”严重对立、两岸关系长期僵持对峙,以及岛内民众为此付出过的沉重代价,马英九执政仅3年多就让岛内民众对两岸和平发展“有感”,以至这次“大选”,众多企业史无前例力挺“九二共识”及两岸和平发展。如果说,2008年“大选”凸显的台湾民意,是对“台独政权”的抛弃以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盼,那么,2012年“大选”过半选民支持马连任,既是对过去近4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肯定,也是对未来两岸关系保持既有发展势头的更大托付。经过近4年的亲身经历,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有了实践性的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意,自然比2008年更扎实更稳定,更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马这次获胜,尽管赢得的票数远不如2008年,但其背后的分量更重,意义更为深远。

  民进党支持者“反马”、“反中”立场开始松动

  台湾南部民众长期受民进党的“台独”施政和“反中”“、仇中”教育,对祖国大陆存有严重误解、偏见和敌意,“反共”、“恐中”情结较深,反对国民党的大陆政策,抵制两岸交流,是民进党长期而坚定的支持者。此次“大选”前,多家民调亦显示国民党将在南部大输民进党,因此将南部视为国民党的“重灾区”,绿营还比照2004年“大选”南部领先泛蓝阵营75万票的纪录,喊出南部“大赢70万”。结果,蔡英文只赢了53万票,与预期有相当差距,显示国民党在南部与民进党的差距有所拉近,而非外界评估的“差距在扩大”。虽然马英九在各县市仍落后蔡,但4年来马当局在南部农业区所挹注的“两岸和平红利”已产生一定影响,包括陆客旅游胜地日月潭及阿里山所在的选区南投、嘉义,以及热销大陆的虱目鱼、石斑鱼及橙子等所在的台南、高雄、云林等。以台南学甲为例,马此次“大选”在学甲的得票率(29.7%)比2008年(34.8%)下降了5.1%,这一比例不仅低于马此次在台南得票率的下降幅度7.5%(2012年为39.8%,2008年47.3%),更低于其“大选”得票率的下降幅度6.85%(2012年为51.6%,2008年为58.45%),显示学甲区选民的投票行为发生了微幅变化。学甲台湾最大虱目鱼盛产地,也是民进党铁票区,2011年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实施后,大陆以契作保证价格模式采购学甲虱目鱼,100户签约养殖户因此受惠。据岛内媒体报道,这些区域的绿营支持者或暗中转向投票支持马,或放弃投票,其中以后者居多,成为南部投票率创新低、国民党“小输为赢”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由于ECFA刚起步,这种变化尚不足以撼动当地绿大于蓝的选民结构,但南部民众反对国民党大陆政策的立场开始松动,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认同开始增加,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2012年ECFA效应继续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不断彰显,将有越来越多的南部民众加入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中,这必将降低其对大陆的误解与敌视,削弱民进党抵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能量。

  “统独”议题淡出台湾民众关注焦点

  选民厌弃“统独”议题,聚焦经济议题。炒作“统独”对立、操纵“卖台爱台”曾是民进党选举致胜的“王牌”。曾几何时,国民党因此长期陷入被动,在选举中持续失分。但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访问大陆实现国共两党跨越60年的历史性握手后,民进党的“统独牌”开始失灵。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主打“统独”议题,最终败给了主打经济与清廉议题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显示“统独”议题已非选民首要关注对象。2012年“大选”中,蔡英文曾拿马英九父亲骨灰坛上的“化独渐统”、“我是台湾人”广告等“认同”议题小试牛刀,但频遭舆论围剿,更引起中间选民挞伐,致使蔡之后锁定民生、阶级议题与马缠斗,令马陷入苦战,说明“统独”议题已经逐渐退出民众关注焦点,取而代之的是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民生、经济议题,这也是马主打“安定牌”与“两岸牌”并最终取胜的主因,更让两岸议题首次成为选战中的正面因素。

  “中国认同”下降趋势尚未有效遏制。选民厌弃政治人物炒作“统独”议题,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在认同问题上却出现严重脱节现象。虽然两岸关系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台湾各界对“和平红利”不仅“有感”还有期待,但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比例不断下降“,台湾认同”比例却在持续攀升。台湾政治大学的民调显示,自2008年马英九执政至2011年6月,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维持在3.8-4.2%,低于陈水扁第二任期的5.4-7.2%;认同是台湾人的比例则在48.4-54.2%,高于陈水扁第二任期的41.1-45%;即便是“认同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比例,也由2004年的47.7%降至2011年的39%。这也是此次“大选”中,无论马英九还是蔡英文都反复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尊严”“、台湾前途的自由选择权”的主要原因,而这反过来又会使台湾民众的“台湾认同”不断强化,“中国认同”越来越弱化。

  当然,重塑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今后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但此次选举结果显示,选择和平、拒绝动荡,选择合作、拒绝对抗,选择前进、拒绝倒退已成台湾多数民众的自觉行动,这可谓是台湾民意的重大进步!这既为今后4年国民党和马英九更加理直气壮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强大民意基础,也让否认“九二共识”、坚持“台独”路线的民进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意压力。未来4年的两岸关系,无论是发展的势头、速度、进程都会获得正面助力,岛内民众因此所获“和平红利”必将不断增多,支持和认同“九二共识”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强大的生命力之源,也必将为逐渐塑造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累积能量。(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台研所)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