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天!截至5月22日,我市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为优的天数已经达到29天,不足半年,这一数字已刷新了去年全年23天的记录,和2010年仅7天空气质量为优的情况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虽然只是一个寻常的数据,但蕴涵了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为改善环境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最根本的改变在于对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升级。
近年来,我市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造,既节能降耗,又减少污染排放,我市水泥和发电工业及铜冶炼、化工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环境效益日益显现。去年以来,我市还将主城区粉尘污染治理列入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促进了主城区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日前,记者在铜陵上峰水泥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为“打造环境友好与和谐发展型企业”,该公司严格落实环境管理“三同时”要求,不断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引进整治环境污染的先进技术,推进环境管理工作标准化。为将主要污染物粉尘的排放降到最低,该公司一方面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设备的粉尘飞扬量和废气排放量;另一方面,投资近2亿元在所有排放点设置了收尘效率高、技术可靠的收尘器,目前三条生产线设计安装了粉尘治理设施63台。该公司董秘瞿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公司所有环保设备均能保证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确保粉尘达标排放。此外,该公司还通过控制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条件来抑制有害气体的产生,窑尾废气通过105米的烟囱高空排放。
和水泥企业一样,国电铜陵发电公司、皖能铜陵发电公司的发电机组均按照要求配建脱硫装置,使发电机组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降低,特别是皖能铜陵发电公司的百万千瓦机组还在全国同类型机组中率先实施脱硝工程,进一步改善本地区的空气质量。即将建成投产的有色“双闪”项目,被称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标杆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使年产40万吨的“双闪”项目顺利建设,铜陵有色关闭了年产4万吨、采用铜冶炼密闭鼓风炉生产工艺的第一冶炼厂,铜陵县搬迁了8家化工企业。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建成后“双闪”项目铜冶炼规模40万吨、二氧化硫年排放量1050吨,而有色一冶冶炼规模4万吨,排放量却达到5000吨。
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近年来,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一些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国家限制或淘汰的落后产能进行分期、分类整治、关闭和淘汰。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我市已关闭小石料矿山累计达59户,占石料矿山总数的56%,淘汰落后开采能力达600万吨;关闭、取缔小煤矿16户,淘汰落后产能40万吨;关闭淘汰小水泥企业19户。我市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以项目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政策淘汰落后,在使传统产业发展具有新竞争力的同时,节约或减少用煤量412万吨、节电约5亿度;实现工业土地再用量达700亩左右;二氧化硫减排量达3.06万吨。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因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减少增加值200亿元左右,这直接影响了我市的经济增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玉舟日前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检查组来铜检查的反馈意见会说,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虽然即期影响了增长速度,但改善了环境,同时,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未来铜陵仍将迎来新的快速增长期。铜陵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记者 陆克服
主办单位:铜陵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562-5880390 E-mail:tltbzs2007@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