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两岸关系

把握大局 与时俱进 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发布时间:2012-07-02 12:22:42

李贺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在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两岸同胞希望两岸双方抓住机遇,加强互利合作,开创双赢新局。但是,近来台湾岛内出现了一些怪异的声音,有关大陆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台商台胞担任大陆某些地方政协委员等议题,在岛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党和政客的炒作下,给平静的两岸关系掀起了层层涟漪。台湾当局对此不仅态度消极负面,而且极力抗拒,诬称决不接受平潭综合实验区所谓“一国两制”模式,甚至扬言要对某些台商台胞“依法惩处”。可以看出,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殊非易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众所周知,大陆方面一贯对促进两岸经流社会交流合作,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在两岸关系迈人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的新阶段后,为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大陆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措施。大陆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是由于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区域,在开展两岸交流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定位是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所说,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开放是属于经济范畴的事,不是在进行“一国两制”试验。平潭对所有境内釙投资者开放,我们欢迎台湾同胞自愿参与,互利合作。这完全是从两岸经济合作的角度出发,从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出发,是对台湾同胞释放的善意。而部分台商台胞担任大陆地方政协委员,则是一些长期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希望以适当方式参与当地政治生活而进行的有益尝试。这既有利于台商台胞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更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更好地维护台商台胞的合法权益。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抱持冷战思维,对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负面以待、恶意歪曲。即便对陆生赴台就读、陆资入岛等对台湾岛内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政策措施也设下很多人为限制,防范多于开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台湾当局仍为两岸交流合作设置障碍,两岸交流合作中仍出现诸多两岸民众难以理解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两岸互信仍较为薄弱。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在台湾执政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得以确立,但并未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政治涵义、台湾当局政治地位、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以及所谓大陆对台军事威胁等重大问题上的固有矛盾分歧依然存在。加之,两岸长期隔绝对立,尤共是台湾当局长期推行“反共”教育,“台独”势力长期肆意歪曲、丑化抹黑,导致许多岛内民众长期受到欺骗性宣传误导,对大陆存有较深的敌意和误解。两岸敌意较深,互信缺乏,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结构性困境仍未获得妥善解决,台湾方面仍担心在两岸交流合作中被“统战”,刻意忽视了大陆方面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民众利益福祉释放的善意与诚意。

  二是两岸交流合作“易少难多”  日益凸显。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秉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两岸交流合作已逐步由“浅水区”步人“深水区”,容易的越来越少,困难的越来越多。无论是台商台胞在大陆的生产生活,还是大陆学生在台湾的学习生活、陆资入岛后的实际运作,都面临更复杂、更易出现突发事件等问题,也难免会碰触到政治敏感议题。如果别有用心的台湾政党和政客对此恶意操弄,很容易对两岸关系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造成重大冲击。

  三是台湾当局相关规定不合时宜。台湾方面针对两岸交流交往的许多规范始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明显带有冷战时代的烙印。李登辉、陈水扁主政台湾20年间,奉行“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台独”分裂路线,煽动“仇中反共”,对两岸关系事无巨细动辄以政治挂帅,将大陆方面的善意一概视为“统战陷阱”、“统战阴谋”,并祭出种种规定限制两岸交流。2008年以来,虽然两岸关系已大幅改善,但台湾当局处理两岸交流的相关规范仍大多沿袭旧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两岸关系发展。

  尽管两岸交流合作由于台湾当局的原因和“台独”势力的破坏干扰仍面临诸多制约,但事实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符合时代的前进方向,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因此,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应当抓住难得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进取,巩固并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已迈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和实施,两岸人民和社会各界交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方面只有摒弃泛政治化的冷战思维,在两岸关系上多一份善意和诚意,少一份消极和回避,才能共同维护两岸之间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局面。

  一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必须把握大局、敢于创新。两岸关系发展曲折,过程复杂多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经验表明,只要坚持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就把握住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方向。只要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加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坚持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问题都好商量,交流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多样化、灵活化、务实化。无论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台商台胞担任大陆地方政协委员等等,只要有利于两岸同胞增信释疑,只要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台商台胞合法权益,只要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双方都应以发展的眼光、建设性的态度看待和处理。

  一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必须互释善意、相向而行。两岸交流合作应秉持尊重包容多元、相向而行、顺其自然的原则。多年来,大陆方面本着两岸一家,基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台湾同胞在大陆经商求学发展事业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陆方面今后仍会一如既往地促进和保护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台湾方面也应顺时顺势,减少乃至最终消除对两岸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的不合理的规定和做法,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两岸民众的感情,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

  心灵因交流而沟通,理解因交流而加深。我们呼吁台湾方面顺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潮流,采取实际措施、相向而行,在交流中累积互信,在增进互信中深化交流。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不断扩大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会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会成为两岸同胞的自觉意识和共同使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   《两岸关系》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