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俗民风

平远船灯

发布时间:2012-08-24 13:27:32

    平远船灯,相传清乾隆年间,皇帝游江南,至东南沿海时,乘坐的龙舟突遇风暴,顺治帝被捕鱼的爷孙俩所救,便封书“渔家乐”三字,并赠夜明珠一颗,作为答谢。当地渔民为纪念此事,制作“彩船”,每逢元宵之际,操船起舞,唱太平、庆丰收。该节目200多年前从福建传入我县生根开花,一直为群众所喜爱。建国几十年来经我县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不断创新,从一船发展成三船,通过追船、跳船、漂船、旋船、拉船、汇船等舞蹈段式,取得较高的艺术效果。  

  

    起初“船'用木、竹制作,长约3.5米,腹宽约1米,舱内高约1.6米,外表涂以鲜艳的色彩,配以花束、彩带、彩灯。船无底,底部周围饰以约0.6米宽的布条,称“水布”用以遮挡操船者的脚,全船约重30公斤。船灯舞由3人表演,男女演员各1人,男饰老翁,女饰孙女,分别在船头、船尾表演,另一人藏在舱内操纵彩船,用一布条系于舱内前后对角处,绊在双肩,双手抓紧前后横档另一对角处。表演时,前后左右,停靠摇摆,全由操船者控制,舱内舱外需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才不失“水中行船'的韵味。伴奏乐器以民间管弦乐器如唢呐、笛、扬琴、三弦、板胡、二胡等为主,有时还加上锣、鼓、钹、铛、“七星盘'等打击乐器,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曲调大多为民间小调,如《渔家乐》、《闹元宵》、《迎风斗浪》、《夜行船》、《卖杂货》、《十二月古人》等,表演内容起初为爷孙2人出海捕鱼,娱乐升平,以后逐渐增加男女谈情、劝世讽俗之类的内容,无一定程式。

   1955年,县文化馆挖掘整理了这一民间艺术项目,并进行改革,船体降低了船舱高度(降至1.4米左右),比例合理,表演内容增加“搁浅”、“拉船”,曲调以《渔家乐》为主旋律。次年2月,在全省选拔上京汇演的大会上演出,被选为广东省代表队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的第一个节目。1957年1 0月,《平远船灯》上北京汇演,《人民日报》撰文介绍并刊登两幅剧照集入《中国民间音乐舞蹈》中。华南歌舞团专门派人学习排练《平远船灯》,学成后在省内及广西、福建等地演出。在参加各级汇演期间,文化馆与专业剧团、民间艺人对船灯进行多次革新,船体制作、表演程式、表演内容、歌舞曲调等方面都逐渐臻于完善。船体制作改木料为主为铝质角条、胶质三合板等为主,重量比原减轻1O公斤,而且将船体整体式改为分体折迭式,船头、船尾、船舱各单独一件,使用时将各件连接,用后拆卸装箱,快捷方便。表演程式保留了原有划船、拉船等基本特色,还增加了旋船、跳船等高难度动作,并逐渐使之舞蹈化、规范化。《平远船灯》曾两次晋京,四次出国,八次赴省。驰名中外。1998年,我县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于“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船灯舞)。  

  现在表演的《船灯情》,讲述船家女水莲瞒着老父提前开船,相约情哥前往羊城,水伯匆忙起来,见女儿与未来女婿柔情密意,恶作剧将男船推进漩窝,致女船搁浅,后三人同心协力拉船出滩,玩灯起舞,欢奔羊城而去……  (平远县台办)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