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安徽的一个中等城市这么繁荣、文明。”2011年9月份,南非国民议会议员卡姆拉伊自费来到铜陵考察后,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几天里,卡姆拉伊走大街串小巷体验民风民情,进车间看企业考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对铜陵的好印象:“回去后,我一定广泛宣传,促进铜陵与欧福伯格市早日结为友好城市。”卡姆拉伊之所以来铜,是因为当年5月在南非欧福伯格市接待我市经贸代表团访问时,听取我市的情况介绍后,对铜陵人的投资眼光、文明素质十分赞赏。为加深了解,他很快来到铜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的指示精神,大力实施“惠民、便民、育民、亲民”四大工程,着力推进重点工作、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公共关系等五个体系建设,成效十分明显。其中,道德讲堂之“铜都讲坛”获中宣部“十大优秀讲堂”称号;城乡共建精神文明的做法,在今年5月份的烟台会议上被中央文明办定位为“铜陵模式”;城乡少年宫活动丰富多彩,实现全覆盖,获得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组高度赞赏;城乡文化墙建设如火如荼,中央级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中国好人”安徽最多,“中国好人”铜陵人口比例最高;以撤销街道组建大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影响深远,得到中央部委的认同……
一个幸福的微笑,一次温暖的搀扶,一句礼貌的问候,在铜都大地,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并孕育出共创、共建、共享的幸福之果。
践行核心价值体系,让市民心灵更美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重要目的。”据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把文明创建融入重点工作之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重点工作来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8月10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举办的道德讲堂活动中,“铜陵好人”、从医20多年被誉为“没有休假日的外科医生”叶显道事迹在医务人员中引发共鸣;“割肾救弟”的陈奇志、“致力环保,关爱他人”的徐沛两位“铜陵好人”讲述的真实经历也一次次感染了全场听众,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自6月以来,我市全面启动道德讲堂活动,“铜陵好人”、道德模范方海鹰、杨文革等带着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军营,将感动带给全市上下的同时,也使全社会形成以评选“铜陵好人”、学习“铜陵好人”、争当“铜陵好人”的共识。
“乡村医生”朱克友留守基层35个春夏秋冬,靠着步行、自行车、电动车,走遍了25个村的每个角落,为村民健康建档立册;“献血英雄”张贤武,十年间累计献血8400多毫升,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其实,这份“好人”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而在这背后,是铜陵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不断进步,是市委、市政府长期对全市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支持。
文明创建中,我市紧紧抓住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两个关键,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寓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按照“我推荐、我评选、我学习”的理念,坚持五推荐五评选,从城市居民楼道到农村自然村,开展“铜陵好人”评选活动,及时发现、推荐身边的先进典型。今年前6个月,我市共评选产生200多名社区好人、县区好人,其中31人当选“铜陵好人”、12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挖掘选树了“最美姐姐”陈奇志、“最美女儿”胡运峰、“最美警察”徐志强等时代楷模。另一方面,通过道德模范巡讲、道德模范座谈会、道德讲堂等形式,深入推进道德模范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400多所“铜都讲堂”和“道德讲堂”平台,广泛开展文明市民教育培训。
通过“铜陵好人”评选、“道德讲堂”等活动,铜都大地已经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各类志愿队伍当中。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超过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5%,涌现出五星志愿者25个,成立了“周信为民服务队”、“王铜陵应急维修志愿服务队”、“汪荣振社区志愿服务队”等以“好人”命名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全市64家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近千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铜官山区还建立了一个近千人的“夕阳红”爱心护学队伍。今年,我市还创造性地开展了“道德银行”试点工作,形成“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良性机制,“雷锋爱心车队”等创新工作形成了地方特色和亮点。
开展创建专项整治,让城市环境更优
我市紧紧围绕“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的创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创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公共场所环境、街巷环境、市场环境、小区环境和餐饮店环境,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秀美宜居的公共环境。
“三年改造”顺民意。 为解决困扰市民群众多年的老旧小区整体环境薄弱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质量和舒适度,我市用三年多时间对全市所有社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共投入2.1亿元整治资金,综合整治了64个老旧小区。三年整治工程,已拆除小区内违章建筑7064处、整修小区道路37.21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排污管网9.89万平方米,还实施了增绿补绿、粉刷院墙、增辟休闲场地、增设环卫及文体设施、增设照明和增辟停车位等工程。
“五项整治”合民心。今年,市委、市政府针对当前我市的创建薄弱环节,结合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在全市开展了居民小区整治等5个创建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包括:“美好家园”居民小区创建专项整治、“靓丽铜都”主次干道创建专项整治、“文明出行”交通秩序创建专项整治、“整洁有序”农贸市场创建专项整治、“满意放心”餐饮行业创建专项整治。各责任单位都分别制定了任务具体、职责分明、标准明细、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整治方案,集中力量解决了创建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改善了城市市容环境。
“七项举措”获民赞。为防止创建成果反弹和回潮,我市将文明创建和造福百姓有效结合,坚持创建为民宗旨,相续采取了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四级创建督查、周考核、月测评、创建问责、文明劝导、不文明行为曝光等七项举措,奋力推进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较好地保持了创建工作的常态化,市民的创建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越来越高,创建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民众、了解民情、聆听民意、促进民和的桥梁和纽带。
推行文明养成教育,让窗口形象更靓
城市的公共秩序,是检验市民文明素质高低的一面“镜子”,也是展现我市良好形象的一个窗口。我市坚持把建设文明和谐的公共秩序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予以全面攻坚、全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以路面秩序管理为主线,深化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全力组织开展中心城区“排堵保畅”活动,严管严治重点创建道路,强化静态交通管理。一方面 ,全面开展了新长途汽车站管理月活动,切实加大卫生保洁力度,加强对车站硬件设施的维护、保养,加强车站工作人员培训;切实规范新长途汽车站志愿服务站建设,加大车站创建宣传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创建氛围;健全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投诉满意率达到98%以上。另一方面,在剧场赛场等处,组织志愿者设立便民志愿服务点,在进出场口和重要节点开展公共文明引导工作;加大剧场赛场设施建设,强化场内外环境整治,剧场赛场创建工作明显提升,公共秩序井然有序。
同时,通过开展文明交通大行动活动,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交通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机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使得我市主干道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8%以上,行人守法率达到90%以上,主干道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5%以上。
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让社会更加和谐
公共关系是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市从宏观着眼,从细微着手,积极倡树互助友爱的公共关系,社区居家和谐、邻里互助,市民待人友善热忱,窗口行业服务规范。
设立邻里节,架设亲情桥。从2010年起,我市每年举办一届“邻里节”活动,各社区各单位还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开展了学习身边好人、争做文明市民,“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和睦大家庭”等活动,弘扬了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融洽了邻里亲情,为居民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展示自我的平台。
举办文化月活动,架设和谐桥。今年举办的第七届社区文化月活动,以“创城市文化社区,建精致大气之城”为主题,结合我市创建城市文化社区工作的开展,以重点活动为示范,组织开展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展览展示、培训讲座、读书活动、调研交流等六大类16项市级活动,县区、社区子活动100余项。艺术剧院在铜都广场舞台连续演出20天,座无虚席;电影公司组织公益电影放映70余场;法制、民生、计划生育、文明创建等专场文艺演出广受欢迎;才艺展示、书画收藏展览、公共文化讲座、文化家庭评选吸引了居民踊跃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文化素质和社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成立调委会,架设平安桥。我市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综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社区治保会、调委会,建立普法宣传队,组建治安巡防队,成立社区警务室等,较好发挥了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调委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在调解纠纷中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 在调解纠纷中教育群众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调委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已成为居民间不可缺少的沟通桥梁和社区、单位综治工作的安全堤坝。
把好服务关,架设连心桥。市文行委着力加强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公开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建立投诉处理机制,针对行业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明确整改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条一条抓督办。市政府纠风办、市文行办联合在铜陵市广播电视台设立互动直播节目“铜陵行风热线”,每天约请相关部门走进直播间与市民连线交流,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各窗口行业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建立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工志愿服务队,发挥职业技能优势,为市民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延伸服务。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是全市74万人民的共同目标、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伴随着一步一脚印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的创建理念正逐步转化为现实成效。我们坚信,创建无止境,唯有境更高!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大整改力度、加大推进力度、加大创新力度,为铜陵建设精致大气之城、崇文尚德之城、文明幸福之城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铜陵日报 铜陵新闻网 汪 伟 李 莉
主办单位:铜陵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562-5880390 E-mail:tltbzs2007@sina.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