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俗民风

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

发布时间:2012-09-03 10:41:41

  

    坐落于粤、赣、闽三省交界的梅州市平远县境内,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依托“世界第一天然大佛”独特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集“祈福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整个旅游产业园由生态观光旅游区、祈福养生区、客家文化商旅风情区、休闲运动度假区四大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程旼公园、石龙寨、大河背、温泉度假村、商旅风情景区和中医药文化养生基地等。其中南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程旼公园、石龙寨景区、温泉度假村、中医药文化养生基地已初具规模。广东平远南台卧佛山文化旅游产业园是“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的主要景区,是梅州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旅游局签订了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广东省发改委确定的2011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是梅州市旅游产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是平远县人民政府2011年10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神仙挑来南台山

  

玉皇天帝在仙宫,云游四海五湖中,

  冷惜人间欲赐福,奈何大肚一场空。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石窟这块地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是飞禽走兽出没的场所。其时,北方战乱,有一部分难民携男带女,离乡背井,远离家园,历尽艰辛,辗转来到石窟这片荒凉之地,开始了拓荒生涯。子民百姓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个个辛勤劳作,风里来雨里去,披荆斩棘,满怀信心,充满希望。可是,当时由于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耕作技术落后,百姓水土不服,疾病频生,日子难熬。刚摆脱战乱苛政及迁徙之苦的老百姓,又遭天灾人祸的威逼,生活不堪负重,只好望天保佑,纷纷焚香哭祷:“苍天在上,慈悲为怀,消我灾难,佑我安康。”

  一日,清风拂拂,晴空万里,气候宜人。玉皇太帝与众神仙腾云驾雾,云游四方,思念人间祸福,抒美好生活施舍人间,众神仙游兴正浓,突然间发现下面有一块四面山环水绕,中间地势十分宽阔的地方,那定是个好地方。众神仙禀奏玉帝,请示下凡察看,玉帝准奏,瞬间,众仙徐徐下凡,刚到人间稍一定神即听得哭叫、呻吟之声比比皆是,子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满目凄凉,惨不忍睹。此时,玉帝顿起怜悯之心,当即传令众仙回宫商议济贫解困之事。

  香烟缭绕,金鼓咚咚,仙乐悠扬,响彻天摩,金銮殿上,银台玉椅,灯光映照,金碧辉煌,真是天上神仙之府。玉帝升殿,众仙朝拜,拜毕玉帝当即降旨,命黄巾力士,前往石窟地方新立两座大山,一座南台山放置东面,镇守水口驱邪惩恶,阻止财富外流;一座葡罗寨放置于北面装点石窟之美景,黄巾力士领旨而去。

  一天,黄巾力士用一根芒秆挑着两座大山,穿云驾雾,旋风似地飘过众多群山险峰,来到石窟上空,降落云头。此时,众百姓忽见天上乌云翻滚,划出道道白光,霎时间,天旋地转,一团乌云,遮天蔽日,天空一片昏暗,电闪雷鸣,真是有翻江倒海之势。众人惶恐不安,个个面面相觑,人人都在想,不知有什么灾难临头。众百姓 正在祈求上天保佑之时,忽听得天边一声“轰”鸣。瞬间,天上烟消云散,天空一片晴朗,风和日丽。黄巾力士化作二位白发银须的长者,来到石窟坪湖三圳上(地名)。众人看见一长者用芒秆挑着两座大山,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惊恐万状。黄巾力士一边走一边察看地形,找寻安放位置。正在寻觅之际,恰遇一孕妇。孕妇见状,大声惊呼:“长者何以能用一根芒秆挑起两座大山,奇哉怪也?”长者听了,无可奈何止了步,正犹豫间为了避免绊倒孕妇,一转肩,芒秆折断,两山坠地,结果两山倒置,葡罗寨坠在东面,南台山坠在北面,并随手将折断的芒秆往西边一扔,便成了“担杆寨”。长者喃喃自语:“天意注定,不可强也!”话毕,迎着清风,飘飘然化作一缕青烟回天庭复命去了。此乃“神仙挑来南台山”之传说,时至今日还在石正广为流传。

  东晋之时,兵连祸接,中原百姓,纷纷南迁,于是始有客家,其中有一支辗转来到粤东。其时,粤东人烟稀少,荒芜而又潮湿,客人不习水土,身体虚弱者,往往染疾而亡。初时幸有中原所带杜康,足于御病,既而杜康用尽,而本地所酿之酒酸涩不能饮,中原又远隔千山万水,远水不解近渴。于是瘴疠盛行,死者日众。叹我客家,刚摆脱战乱、苛政之苦,又遭此天灾,眼见又得再受迁徙之苦。百姓纷纷焚香痛哭祷告:“王母在上,慈悲为怀,消我灾难,遗我乐土!”

  恰逢大力神夸娥氏之次子下凡巡游,闻此悲啼,见此惨状,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便腾云驾雾,直奔天庭。时值王母娘娘设蟠桃盛宴,款待前来祝寿的各路神仙。福寿筵上,珍果闪烁,满眼珠光宝气;丝竹里,仙酿飘香,未饮心已先醇。小夸娥行过礼,未及喘息,便急急禀告王母娘娘:“粤东客家,备尝辗转迁徙之苦,今因水土不习,瘴疠缠身,哀鸿遍野,亟需杜康解厄,故而日夜焚香祷告。望娘娘赐以仙酿,永保客家无虞,以宣娘娘慈悲之怀,怜民之情。”

  王母娘娘其时接受众仙朝拜,垂听恭维之声,兴致正浓,不料竞有人私闯寿宴,说出“瘴疠缠身”之类不吉利的话来,便正颜厉色道:“大胆狂徒,何出此言!天庭之珍,岂是彼等贱民能够消受!扰我寿宴,败我逸兴,本该严惩,姑念你兄弟二人曾为玉帝移太行、王屋二山,饶你一命。想来你是嘴馋而至,那好吧,赐一樽酒,速速离此,再莫多事!”

  小夸娥未想到下界百姓们顶礼膜拜的王母娘娘竟是如此一副尊容,便高声据理力争:“百姓有难,岂可见死不救,贪一樽之饮,而听凭生灵涂炭,岂是大丈夫所为?”

  王母娘娘从未有人敢如此顶撞,顿觉失了体面,于是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吼道:“拉出去,斩了!”众神仙也附和着,发出一片呵斥之声。吼声轰响,整个天庭似乎颤抖不已,眼见得苦谏无用,小夸娥一不做、二不休,抓起两瓮仙酒便跑。未出天门,天兵天将四面围来,杀声震天。小夸娥不愿弃酒而逃,又要抵挡天兵的砍杀,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牙一咬,心里寻思,先把仙酒饮下,到时宁可剖腹献酒,为百姓消灾解厄。主意既定,一声怒吼,竟将两大瓮酒一气饮尽,天兵天将看得目瞪口呆。刚饮下便觉周身血涌。转瞬成了力大无穷的巨人。三拳两脚击退天兵。正欲夺路而去,无奈饮酒过量,酒力发作,天旋地转,迈步艰难。众天兵乘机峰拥而上,将其推出天门。

  昏昏沉沉中,巨人一头栽下人寰,砰然倒在粤东山区一片丘陵之间。刹那间,地动山摇,声震千里之外。着地之时,折断了右手五指,却未伤及要害,巨人躺下了,酒气掺和着仙气从其口中呼出,化作满天祥云,祥云化雨,洒遍粤东大地。从此,粤东风调雨顺,林茂粮丰,客家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瘴疠大地”成了“人间乐土”。

  如今,从平远县城南望,可见一座石山,形如巨人,即此粤东名胜南台山——传说它就是因抢仙酒给人间而沉醉千年的巨人。此山挺拔峻峭,风景别致,重阳登高,游人如云。巨人的右脚边,有一处石林,是巨人落地时蹬动石块堆成的,也是个极佳去处。巨人睡得这般安详,随着其均匀的呼吸,仙酒从嘴角汩汩流出,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巨人不知要沉醉到何时,就让他长醉不醒吧!有仙酒,有佳境,以仙酿助游兴,不是更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醉美吗?   

  至于巨人折断的五指,它飞到了平远北部粤闽赣交界处的青山绿水之间。五指奇峰,直插云霄。此情此景,是抗议王母娘娘的淫威,还是召唤四方宾客来此一游?

  

白云寺的传说

  在南台山山腹,半山腰上有一座白云寺。这寺庙修建在一个酷似田螺形的石岩下,造形奇特,引入注目。说起这白云寺,曾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

  传闻在很久以前,石窟(即今天石正)这地方妖魔鬼怪横行,豺狼虎豹出没,人们苦不堪言。玉帝为了拯救这里的百姓,派神仙挑来南台山镇邪驱魔。那一日,神仙挑着山自北而南迤逦而来。途经东海边,忽见海水滔滔,波浪滚滚,不觉放慢了脚步。就在这时,波涛中蹦出一个小动物,神不知鬼不觉地附着在那神仙挑的山石上。天长日久化作一个田螺形的巨石,一动不动地匍匐在那里。原来,海中蹦出来的,本是东海龙宫中的侍女田螺精,因触犯 了宫规,龙颜震怒,派出兵将要捉拿其治罪。这田螺女闻讯后,疾忙逃出龙宫,直窜出海面,恰碰上神仙挑山路过此地,便一蹦落在这山中。待那追赶而来的众兵将跃出海面时,早已不见踪影。那些虾兵蟹将左寻右看,毫无发现,只好回海复命去了。

  这海里发生的一切,那挑山的神仙全然不知,只是莫名其妙地看着众海神呼啦啦地涌出海面,不一会又齐刷刷地没入海中,还以为他们是在操练呢。等到海面上一恢复平静,他猛觉得自己任务还未完成,于是匆匆往南赶路,不一刻到了石窟,安放好南台山,便上天复命去了。

  再说那田螺女,从海面上慌乱中蹦跳到这山中,刚好停留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因害怕被发现,不敢动弹,只是微张开嘴轻轻地喘气。不料时间一长,那张开的嘴再也合不拢,田螺姑娘无法变回原形,从此成了一尊僵立的化石。

  也不知蹲了多少年代,这田螺石受了南台山的灵气慢慢地又成了精。起初她凭借山中的雨雾慢慢地翕动。后来有了生气,便又化作人形。迷惑了好些上山砍柴的青年。消息传开,人们一时不敢登山。忽一日,有个游方的和尚来到此地,听到这样的传闻,半信半疑,爬到山腰,在田螺石前伫立良久后,返身下山匏来一些观音、神佛诸像,安放在田螺石岩中,点上香纸衣烛,供奉起来。田螺精口中被佛镇住,j变化不得,只能微微喘气。那呼出的气跟点燃的香烟混合在一起,像白云般一缕缕从岩中飘出,与天空中飘浮着的云朵融聚在一块,化作淡青的云层,继而化作雨雾,滋润着这一带的土地,使石正这一带成了一块福地,白云寺由此而得名。

  据说,清末名士凌螺洲在这山中隐居读书时,常常见到螺石吐白云这一奇观,顿悟出是田螺精在为民造福。于是恭敬地步至寺前,挥笔写下一副对联: “翕螺济雨吐螺津雨;在石白云出石青云。”从此,白云寺香火更盛,故事一直传续下来,对联亦至今贴在这寺门前,供人凭吊,引人遐想。

  

 

  

螺洲洞轶事奇闻

  南台山上螺洲洞,两块巨石夹一缝。东西两边皆洞口,中间狭径一线通。攀上神奇螺洲洞,只觉灵气随风送。只要洞内走一遭,即使愚人也变聪。

  常听人说,登越南台山,若没去螺洲洞,实在是一大憾事。螺洲洞,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它是白云寺背面那座孤峰下的一个岩缝。这岩缝因清末名士凌螺洲曾在此读过书而得名和得宠。

  凌螺洲,家居南台山10多里远的松柏塘,幼时聪慧伶俐,勤奋好学。青少年时期喜欢吟诗作画,酷爱山水风光,常邀上三五友朋结伴登山赏景,乐不知疲。一日,与几个同伴相约登上南台山,一下便被山中瑰丽风光迷住,流连忘返。特别是带着好奇心,斩荆穿蓬进入那白云寺后面的岩缝时,顿觉它清爽幽静,实在是读书作文的好地方,竞呆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幸得几个同伴连拖带拽,才把他拉下山。凌螺洲回转家中,一连几天嚷着要到南台山住上十年八载,专心读书。家里人见劝阻不了,只好收拾一些衣食用具,依他愿,送他上山面壁攻读,期望其光耀门庭。

  螺洲来到山中,就在那岩缝东边洞口宽敞处栖身,打叠铺盖住下。从此专心致志,静心研读,不问世事,一副俨然与世隔绝的样子。有一年端午节,家里托人捎来一大串粽子给他吃。来人把粽子和糖碗给他摆好后,转身到洞口看风景。而螺洲则一边看书,一边把剥好的粽子胡乱蘸蘸就往口里送,连着吃了好几个。待来人转回身,只见到螺洲嘴唇上沾满了浓黑的墨汁,提醒他时,这才发觉错把砚盘当糖碗蘸了,不禁相视大笑。

  螺洲隐居在石岩中读书,有时也会到山中各处观风赏景,自觉得无处不令人神往,自觉住在岩洞中不仅不感到寂寞,反倒像神仙一般快活。为了生活上的方便,他还在西边洞口砌了-个炉灶,并在洞前湿润的石壁上凿了几个小石穴储水食用。一年夏天,久旱不雨,异常闷热,连住在清爽石缝中的螺洲也感到有点不适,不觉放下书本,倚在洞中歇息。就在这时,他无意中发现,对面白云寺缝里喷吐出一缕缕似雾的白气,徐徐飘上天空,凝聚成淡青色的云层。一连几天,这云层越积越厚,不久就下起雨来。后来每逢久旱不雨,都能看到这一奇观,螺洲甚感惊异。田螺精的传说,他虽听人说过,但只是当作神话故事未曾放在心上。如今,创建白云寺的老和尚早己逝去,寺中虽每日有游人点烛燃香,冉冉不绝。但里面点燃的香烟不可能这等浓重。这使他想到,许是田螺姑娘受了神佛感化,愿为民造福,碰上久旱不雨时,便一翕一吐,喷出白气,化作云雾,布施甘霖。想到此,他颇有感触,遂前往寺门挥笔写下一副对联:“翕螺济雨吐螺津雨;在石白云出石青云。”

  螺洲在山洞中一住就是几年,学业大有长进。20岁那年离开南台山,奉父母之命参加岁考,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录为贡生。此时,他见朝廷腐败,官场黑暗,坚持不肯再去追求功名利禄。后在家乡开设蒙馆,传播文化,教诲学生,培养了不少人才。

  后人为了褒扬凌螺洲隐居南台山刻苦读书的精神,遂把他居住过的岩缝称为“螺洲洞”。(平远台办丘志嵩)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