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都大同转身文化之城 激活旅游“正能量”
中新网大同9月6日电 题:中国煤都大同转身文化之城 激活旅游“正能量”
作者 任丽娜
曾被法国专家称作“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山西大同,如今用5年时间不断“播绿”,洗尽中国“煤都”铅华,重拾“文化自信”,逐渐绽放出古都新颜,其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激活了当地的旅游“正能量”,甚至身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都感叹,“大同大不同”。
大同市近代以煤炭著称于世,煤田总储量达到718亿吨,煤炭生产、外运和出口一度位居中国首位。生态的破坏,城市的污染,曾使大同以“黑色”的面孔展于世人面前。
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也曾因大同“煤都”的身份,让窟内5万余尊的石佛披上了“黑色的袈裟”。
面对“世界上最丑陋的城市”;面对在“资源魔咒”下的“煤都”身份渐渐失去荣耀的尴尬,如何转型,如何转身,成为摆在执政者案头上必须解决的难题。
自2008年开始,大同市委、市政府掀起了“生态名邑”的大规模建设,大同新增绿化面积270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2007年增长了一倍多;全市森林覆盖率也增长5个百分点达到20%,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不断“播绿”的大同,洗尽铅华,一举摘掉了全国污染“黑帽”。
当今时代,文化因素已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竞争的核心因素。有着2300年的城市大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百年帝都、北魏皇城”的独特文化气质。从2008年开始,上任伊始的大同市长耿彦波重拾当地“文化自信”,开辟了“文化复兴”大同的新路子。
2010年,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发生脱胎换骨般巨变,核心景区面积是原来的8倍还多,整个景区的建筑渲染着浓重的北魏皇家气象,景区内的5万余尊的石佛也脱掉了“黑色的袈裟”,披上了“绿装”。
云冈石窟景区的变化仅仅是大同转身的冰山一角,聚焦世人目光的是大同致力于文化名城的打造。山西大同将全面修复3.28平方公里的明代古城,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2012年底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将风貌重现、古貌新颜。
9月6日晚,2012中国(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幕,在为期一个多月的节庆期间,世界的目光将再度聚焦这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古城。
今日大不同的大同,文化软实力持续发力,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至7月,大同市接待游客上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
对于大同而言,发展文化产业,不单是开发文化的经济价值,更是以文化产业提升一座城市软实力的战略举措。耿彦波表示,大同将致力于文化名城的打造,未来文化旅游产业有望成为继煤炭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