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两岸关系

“弃台论”凸显美国台海政策新挑战

发布时间:2012-10-08 13:12:07

张华

  今7月,在台湾访问的美国戴维森学院政治学教授、台海问题知名学者任雪丽(ShelleyRigger)接受采访时,针对美国舆论界日渐增多的“弃台论”表示,“美国(因美中关系)放弃台湾,不会让美国从中获益”。此言论引发关注美国对华对台政策的政界、学术界人们对“弃台论”的广泛热议。出于牵制、遏制中国和平崛起考虑,美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放弃“以台制华”战略,但频繁见诸报端的“弃台论”也透露出美国台海政策面临的尴尬和困境。

  “弃台论”虽非美国主流观点,但在逐渐增多

  “弃台论”由来已久,2009年开始在美国学术界乃至政界不断涌现,并成为各界不得不予以关注的重要话题,但并没有被广泛认同。

  “弃台论”在美国舆论界渐有一席之地。继2009年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欧文斯(WilliamOwens)以及2010年美国波特兰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季礼(BruceGley)发表文章呼吁美国应检讨与台湾关系法”及对台军售之后,2011年是弃台论”大量涌现的一年。其中,论述最完整的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格拉泽(CharlesGlaser)。美国《外交事务势刊登他的文章中指出,“美国应当考虑从它对台湾的承诺中后撤”,以“能消除美中之间最明显和争议性最大的冲突点,为两国今后几十年更好的关系铺平道路”。此言一出,当即在台湾和美国学界引发强烈反响,相关争议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美国一些智库和大学的研究机构为此还进行过一场公开的主题为“美国应否抛弃台湾”的辩论。同年11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保罗•凯恩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题为《拯救我们的经济,放弃台湾》的文章,更将这一争议推向高潮。“弃台论”这个名词也开始被广泛使用。

  另外,早在1999年就提出“美国不应阻止两岸统一,而应施压于台湾使其承认为中国一部分”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1 1年再次重申此一立场。曾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美国前太平洋司令普理赫、卡耐基和平基金会中国专案高级研究员史文、美国国防大学专研中共海军战略的学者葛斯汀、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等,都在2011年表达了美国有必要“检讨台湾关系法与对台军售”以避免美中关系为此陷入不断恶性循环的观点。

  2012年,重量级外交人士、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分别在年初及5月表达“弃台”立场。他指出,台湾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并迈向统一的进程正向前推进,美国不应挡道,而且必须认真考虑将来某个时候不再继续对台售武。

  但“弃台论”尚未被美国官方甚至主流学者接受或认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针对“弃台论”指出,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安全及经济伙伴,美国与台湾有坚实的关系。希拉里还强调,亚太地区是美国今后外交战略的重心,美国既要重返亚洲,又怎会放弃台湾,自毁长城?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也明确表达不认同的立场。他甚至表示,实际上情况(与弃台)完全相反,奥巴马政府对台湾尤其重视。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和美国众议员罗艾斯更指责这种说法“大有问题,既天真又危险”。除美国官方予以否定外,美国不少学者也予以否定。乔治城大学历史学教授唐耐心和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葛来仪认为,美国不仅不该放弃台湾,还要加强双方关系,否则只会造成严重后果。任雪丽宣称,放弃台湾的说法不仅10年前是“严重错误”的,现在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不会让美国从中获益,不会解决美中矛盾,更不会阻碍中国崛起的进度。美国反而可从维持和台湾的关系中获益更多。美国2049计划研究所研究员柯瑞杰指出,“弃台论”不但会损害美国战略利益,也背弃美国长年推动的价值。

  尚不足以取代美国奉行的“以台制华”战略

  一是中国国力渐增,美国或将因插手台湾问题而得不偿失。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攸关中方核心利益。但台湾只是美国用以牵制中国的一个工具,一旦其利用价值开始降低,“被弃”是迟早之事。30年前,中国GDP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如今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2009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复苏缓慢,全球霸权地位下滑,而中国不仅经受住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国际影响力更是大幅提升,致使与中国有巨大贸易逆差的美国,不仅在经贸上需不断加强中美关系,而且在包括生态、政治、军事以及其他区域性、全球性议题等,也需寻求中国的支持与协助。而美国在台湾的利益已不足以为防御台湾而得罪大陆。更何况,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提升,美国对台军售不仅失去军事意义,更异化为一个冲击和干扰中美关系的政治问题。因此,美国部分学者认为,为避免因台湾问题而影响与中国大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应主动放弃台湾,移除中美两国未来数十年关系中的冲突引信。

  二是两岸统一大势不可逆转,美国继续支持台湾失去战略价值。两岸关系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4年来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两岸政治互信的逐渐增多,以及大陆处理两岸关系时展现出的信心与能力,都让两岸统一大趋势愈发清晰。在这种情势下,美国继续插手台湾问题,除为中美两国关系及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增加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外,很难达到遏制中国或阻碍两岸终极统一的目标。更何况,如果台海局势因“台独”势力挑衅而起战端,美国难以承担为了台湾而与大陆开战的风险。因此,“弃台论”学者认为,美国要避免此事成真,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放弃台湾。

  但是,就目前美国战略而言,其台海政策十分明确,就是要维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的状态,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

  第一,台湾是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一环。“以台制华”是美国历届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策。尽管之于美国,台湾的价值时起时落,但不变的是,台湾始终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今年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指手画脚并为越南、菲律宾等国撑腰叫板中国,前不久还在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上宣布要在2020年之前将6090的美国海空军实力部署到亚太地区,围堵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作为美国阻挠中国冲出太平洋“第一岛链”的重要堡垒,台湾所扮演的角色作用只会增强,不会削弱,更不可能被美国放弃。

  第二,适时介入台湾问题是美国确保掌控两岸关系发展步调的重要手段。两岸关系制度化、常态化、正常化发展,有利于消除两岸对立,并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中探讨解决两岸固有矛盾分歧,为最终实现两岸统一创造条件。但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一个分离的两岸,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因此,美国虽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又要防止这一发展态势超出其掌控范围。因此,维持对台军售等所谓“安全承诺”等则是美国牵制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直接手段。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不可能放弃对台军售,更不可能弃台。

  “弃台论”暴露美国台海政策正遭遇多重挑战

  一是美国内部开始出现迥异于“以台制华”的新思路。“弃台论”的大量涌现,让曾在美国很少被质疑的“以台制华”战略受到挑战,根据新的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及两岸关系重新调整台海政策正在美国渐次发酵,虽然这种思路仍以美国利益为核心,但相对于“以台制华”这种带有冷战思维的台海政策,“弃台论”仍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正如美国亲台人士所言,“原先不可能设想的观点出现了,曾经大声为台湾倡议的美国国会如今声音也小了”。尽管这样的声音还是少数,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将发生质变。有观察家指出,中美台三角关系正经历着一种新模式变化,即从“如何保护台湾”到“要不要保护台湾”的政策辩论,最后变化到“如何抛弃台湾”。这一过程将随着中美双方实力的消长或长或短,其改变的幅度或陡或缓,但其趋势和方向却是基本不可逆的。

  二是美国台海政策冷战思维的悖逆。“弃台论”能在当前美国舆论界争得一席之地,已经反应出美国台海政策的盲点所在一一冷战思维的悖逆。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令全世界步入和平发展、合作互利的新时代,即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诸多国内外问题上仍需要他国,尤其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加之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至美国至今经济复苏缓慢,无论在国内经济还是国际事务上都比以往更需要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仍抱一己之私,固守冷战思维,在台湾问题上不肯放手,更于近两年两次大金额军售台湾,给台湾传递错误信号,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冷战思维是美苏争霸的历史产物,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格格不入,但美国出于对中国崛起的忧虑,在包括台海政策在内的各个领域延续这种零和博弈的战略思维,企图借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结果不仅不断冲撞中美关系,美国也从未达到其政治目的,长远看还可能反受其害。

  三是美国掌控两岸关系的能力有所下降。一方面,随着中美合作利益诸多、相互依赖加深,两国战略合作利益的交集在增加,美国牵制中国的难度也在加大,其插手台湾问题的空间正不断遭到压缩。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大,大陆对两岸关系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的主控能力明显增强,尤其是,两岸关系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推动力来自两岸领导人的智慧和两岸民意,外界普遍意识到美国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角色作用明显削弱。尽管美国不甘心退出,但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