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台湾经济形势评述
张莉
2012年上半年,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和欧债危机蔓延的影响,高度外向型的台湾经济“内外交困”,景气对策信号持续呈现“蓝灯”,处于景气低缓状态。虽然马英九当局已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包括推动“中长期经济策进方案”等,以提振内需,改善经济质量,但仍然见效甚微。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3至5年难以实现全面复苏。受此拖累,台湾若不能加快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摆脱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则难走出衰退阴影。
台湾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
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0.11%,其中第二季度呈现负增长,为一0.160%,较2011年4.04%.的增幅大幅衰减。作为开放型经济体,外需减弱是造成台湾经济增速减缓的首要原因。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调整迹象,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大宗商品需求下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使得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上半年,台湾出口额1468亿美元,同比减少4.7%;进口1356.1亿美元,同比减少5.8%,净出口对台湾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仅为1.15%,出口倒拉经济增长0.55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减少11%,对大陆及香港出口减少8.8%,对欧洲和日本出口分别减少7.2%和3.5%。
消费不振是造成台湾经济衰退的另一重要原因,2012年上半年,受企业盈利减少油电双涨、股票与薪资同步缩水等诸多因素影响,岛内消费信心与意愿受到冲击,民众购买力降低。上半年,台湾民间消费仅增长1.3%,公共消费增长2.65%,分别拉动台湾地区生产总值0.72和0.27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台湾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73.65点,低于同期香港地区4个百分点。台湾民众最担忧的仍是物价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
订单持续下滑,企业投资意愿淡薄也拖累了台湾经济成长。有关资本形成指标显示,继2012年第一季度大幅衰13.34%后,第二季度又呈8.35%的负增长,合计负增10.75%,倒拉台湾地区生产总值1.95个百分点。上半年台湾民间新增投资6980亿元新台币,仅达到既定目标的63%。台“经济部”官员表示,欧美市场状况差,累及岛内不少科技业者大砍资本支出,以往常见的面板企业上百亿元新台币投资案,现在几乎看不见了。
从产业发展看,台湾制造业第二季度指数减少1.56%,实质负增长0.2%,对台湾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一0.06个百分点。运输业是景气表现较弱的产业,2012年上半年仅增长0.650%,汽车制造商除了部分业者在第一季度推出油电车可以支撑部分业绩外,其余厂商多受油价上涨影响,景气呈现低迷。此外,运输设备业还有许多厂商以汽车零组件出口为主,由于国际需求减弱,出口大幅减少,使得运输业成为岛内景气循环中反应与表现均相对落后的产业。
然而,在经济全面下滑的同时,仍有一些积极因素显示台湾经济具有内生动能。一是物价表现平稳。2012年上半年,台湾地区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1.47%,其中商品类上涨2.57%,服务类上涨0.57%。二是失业率持续降低,上半年平均失业率4.17%,较上年同期下降0.28个百分点。三是知识经济竞争力仍强。世界银行公布的2012年全球知识经济指数评比结果,台湾排名世界第13、亚洲第l,显示创新、教育与信息通讯科技等因素仍是推动台湾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ECFA支撑台湾经济增长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对台湾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1月1日, ECFA早期收获货物贸易第二阶段降税启动,这是ECFA早收降税进程中,大陆对台湾降幅最大、产品最多的一波降税,有437项台湾出口到大陆的产品享有零关税待遇,占全部早收清单的81%以上。降税的台湾产品包括冶金、医疗、汽车配件以及农产品、轻工、化工、纺织、电子和机械等多个类别,以及鲜兰花、秋刀鱼等农产品。台湾知名经济学者周雨田认为,面对国际经济景气状况恶化的不利局面,ECFA是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陆方面统计显示,截止2012年4月,台湾对大陆出口享受ECFA早收优惠关税待遇的产品共计45234批次,金额约66.14亿美元,关税优惠约2.73亿美元,超过94%的早收清单产品实现零关税。其中,2012年卜4月,台湾对大陆出口享受ECFA早收优惠关税待遇的产品金额约2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关税优惠约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9%。与此同时,ECFA项下大陆资本赴台投资案43件,投资或增资金额1.08亿美元。
在ECFA效应的带动下,2012年上半年,大陆实际使用台16.2亿美元,同比上35.2%。1—5月,台湾核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达1.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8.350%,投资案51件,较上年同期增加13.330%。根据台湾《天下》杂志对岛内1000大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从ECFA受惠的台湾企业比例已达到11%左右,认为“未来会有帮助”的企业比例高达46%,其中最看好大陆市场的集中在金融业。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尽管2012年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多项措施提振经济,包括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国际品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101出口龙胜计划”,帮助厂商扩大出口,提高出口竞争力等。但面对发达经济体衰退及大陆经济增长放缓,台湾经济发展仍呈低迷态势。从台湾《天下》杂志对岛内各行业民众进行的“经济信心展望”民调数据来看,近65%的台湾民众对2012年景气看衰,比例最高的是金融业(97%)、科技制造业(83%)与军公教领域(70%)的从业人员。台湾相关部门已将2012年经济增长率预测下调至2.05%,比年初下调了近1个百分点。
除了外部因素外,台湾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加快调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一是要调整过于依赖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有研究表明,一旦欧债危机扩散,台湾经济增长率会下降2个百分点。二是公共债务问题严重。截至6,,q,底,台当局债务合计逾5兆元新台币,高雄市平均每人负担债务达7.67万元新台币。三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减弱,出口产品过度集中电子产品,缺乏创造价值品牌能力。四是服务业生产力及行销能力不足。五是岛内传统产业增长动能过度集中,制造业海外生产比重过高,等等。
当前,世界经济步入调整转型期,这也是台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机遇期。从目前台湾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看,台湾经济唯有扩大腹地,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才能实现根本突破。
台湾最新发布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有63%的受访者认知大陆对台湾发展具重要性,有67%的人知道大陆的变化会影响台湾经济发展。有舆论认为,要改变台湾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外部环境,一个有效方法是深化两岸政治互信,排除“台独”干扰,加速实现两岸经济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则台湾不但能形成内生动力,也能获得外部助力。
(作者: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