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博客频道

终于踏在当年的阵地上 闽南游踪之十二

发布时间:2012-10-08 13:07:02

王景辉

  自到闽南旅游以来没有睡过一天午觉,今天中午总算甜甜地、美美地睡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半钟,我带着老伴、大孙子开始“千里来寻故地”,去实现我这次旅游的第二个心愿。

  我的故地在永宁黄金海岸的西南面,途经浯沙村,再往前走300米左右,就是我们的营房。营房前200米左右是外高村,所以,我们的连队常常被叫做外高四连。在营房西面约一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金埭村。我们连的防区东起灯塔高地的左侧,与五连防区相接,西至外高村右侧一段距离。从东到西,这之间依次有灯塔高地、浯沙海湾、100高地、外高海湾,海岸线大约有六七公里长。

  从教育宾馆出发,在林荫大道上自东向西横穿“村”中的“陆地”,走出“村”口,就踏上了一条新开辟的公路。公路两旁都是杂草和灌木,偶有乔木。我们步行在罕有树荫的公路上,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与大孙子虽然都戴着旅游帽,老伴也撑着折叠伞,但是,我们身着短袖汗衫,两只胳膊仍然在太阳的暴晒之下。

  快走出五连的防区,前面就是我们四连的防区,我便带领老伴、大孙子向左走下公路,从海边走过去,先到我们当年的阵地上去看看。但没有路可走,我们只能从杂草丛生的地方通过,到了五连与我们四连的接合部,要爬上一个高坡,即灯塔高地,也没有路可走,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我们小心翼翼,左登右爬,终于爬上了高坡,登上了我们四连的防区,踏在当年的阵地上。我的心中充满了胜利、喜悦与激情!久违了的灯塔高地呀,我千里迢迢看你来了!

  我告诉老伴和大孙子说,这里就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我们连队最远的前沿阵地,与驻地相距两三公里。这阵地表面坑坑洼洼、凸凹不平,正好成为我们当年的天然工事。当年我们经常在这里进行夜间潜伏和反小股敌人登陆演习。紧急集会时,我们从营房操场上出发,往外高村西面跑到海边,沿着水际滩头、腾跃礁丛,经过外高海湾、100高地、浯沙海湾,最终到达这里,进入天然工事开展演习。我曾写过一首《紧急集合》的诗歌,写的就是这种情景。其中写道:“连长命令——火速奔赴灯塔高地/要把即将登陆的敌人统统消灭掉/指导员动员——发扬光荣传统/要敢于夜战、近战,甚至拼剌刀/立即出发——/连长、指导员在前头奔跑/紧紧跟上——/后面,飞腾起长龙一条/跳跃礁石——/我们的身影与浪花一齐腾飞/疾跑海滩——/我们的脚步声与涛声合奏进军调”!

  我又指着阵地南面那个四面环水的小小岛屿说,那小岛上高高矗立着一根三五个人也合抱不过的圆形石柱,就是灯塔。要是晚上,就会看见那塔顶的灯光有规律地一亮一息。退潮以后,那里奇礁错叠,怪石磊落,满眼都是异景胜状,蔚为大观。但现在海潮涨起来了,灯塔那边与我们的阵地之间是一片海水,这种胜景看不到了。

  站在我们当年的阵地上,我叫大孙子给我拍照,以作留念。接着,我又拿过相机来给老伴和大孙子拍照。

  再往西走,距离我们营房一公里左右,就是我们当年的炮阵地。我们连共有四门85加农炮,浯沙村前面两门,外高村左侧两门,日夜都有战士在这里站岗守护。我在当兵的第一年也在这里站过岗(一年后我被调到连部当通信员,不久任文书。按照规定,我们连部勤杂人员不用站岗,而改为晚上轮流查哨。因此,我也经常在深更半夜手握钢枪到这炮阵地及其它哨位查哨)。现在,炮阵地没有了,那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上面栽植了茵茵芳草的、隆起在阵地上宛若山包的炮库也找不到了。在这一大片的土地上,荆棘丛生、杂草遍布,也是人迹罕至之地。我们只好避开荆棘,踏着草丛往前走去。但在炮阵地附近,建起了一个养殖鱼虾之类的养殖场。穿过养殖场,快到浯沙村前,忽然发现一段20多米长的小路,我眼前一亮!这就是我们曾经从营房去炮阵地站岗时走过的那条路,我曾为它也写过一首《通往哨所的小路》的短诗。诗中写道:“莫说你坑坑洼洼,又曲曲弯弯/两旁还长满了野花、野草、龙舌兰/漫道你这么狭窄,且路程短短/从营房到哨所只不过八九百米远/……感谢你呀——通往哨所的小路/有了你,我就能在这里准时行进/观察海面,监视鲨鱼,保卫胜利/因而,祖国的山祖国的水就更加欢忭/感谢你呀——通往哨所的小路/有了你,我就能在这里顺利向前/观察风云,辨别妖雾,保卫和平/因而,祖国的天祖国的地就更加灿烂”。现在“野花、野草”还能看到,但是,“龙舌兰”却不见了。此时,望着这20多米长的小路,我又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再感谢你呀,通往哨所的小路,你曾让我在这里平安来回,愉快往返;再感谢你呀,通往哨所的小路,你又令我翻腾起美好记忆,深情思念!”

  2010年10月6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