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博客频道

胡里山炮台“兴尤多” 闽南游踪之二

发布时间:2012-10-08 13:03:09

  王景辉

  火车飞驰了半天一宿,次日上午7点50分钟抵达了厦门。按预先用手机约好的联系方式,我们与前来接站的美女导游小李在出站口接上了头。她把我们接到宾馆后,便组成了一个旅游小团队:我们3人,景德镇2人,安徽3人,东北2人,总共10人。从9点多钟开始出发,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厦门胡里山炮台。

  坐在空调旅游车中很是清凉、舒帖。然而,一从胡里山炮台门前踏下车来,顿觉太阳热辣辣的。

  我们一边跟着李导往前走,一边听着她的娓娓解说。她介绍,胡里山炮台是在厦门东南方向的海岬突出部位,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素称“八闽门户,天南锁钥”。

  耳听李导的解说,眼看炮台内的景致,真叫人耳目一新。这里到处都安装着大炮、小炮的模型,矗立着大炮弹、小炮弹的仿制品。就连在小买铺里也摆满了以供少儿玩耍的各种规格的大炮、小炮,并且正在热售之中。大孙子看到如此之多的大炮、小炮,异常兴奋,十分惊奇,要我给他买一门大炮,我欣然应允;但意犹未尽,我又给小孙子也买了一门。

  太阳的确厉害!大孙子被晒得满头大汗,连头发都像浇过水一样,我也感到浑身火烧火燎的。李导带领我们来到一棵大榕树下稍作停留。这是一棵古榕树,高约二三十米,凌霄而立,浓荫密布。它那约略两三米长的气根,在微风中飘荡着,凭添了一道异样的风景线。

  我们继续向前游览。观护城河、游巡逻道、穿“奋武”门。当来到一门大炮前,李导介绍,这叫克虏伯大炮,它在抗日战争中,于1937年击沉了日军的“箬竹”型13号舰,取得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第一功。她又介绍,这门大炮重达48000多公斤,总长13米多,高4米多,宽5米多,口径280毫米,大炮射角360度,射程可达7000至10000米,被有关专家称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岸炮”,已列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荣获最佳项目奖。

  这里游人如织,纷纷举起照相机、摄像机摄影、摄像留念。我们也打开了照相机,或单照,或合影,尽兴而摄。随后,我们又在这里浏览海上风光。山崖下就是一片大海,只见那大海中波光潋滟,船舶穿梭。

  大孙子听说这就是大海,欢跳起来,又像朗诵诗歌一样:“呵!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他指着大海问我,“能下去玩吗?”

  “不行!过几天我会带你到我当兵的大海边去玩。”我说

  来到胡里山炮台的园林处,又是一番奇景,这仙人掌、仙人球、仙人柱招人喜爱;那大榕树、相思树、青草地,满眼碧绿。在炮台西侧,一块巨石上刻着一首七言诗:“渡海寻山意若何,登山观海兴尤多,振衣独立秋无际,万里沧溟静不波”。李导介绍,这是古人写的诗,从这里可以看出,胡里山炮台不仅是一个军事要塞,而且还是一个“登山观海”,赏景览胜的好地方,人们来到这里旅游观光,真是“兴尤多”啊!

  11点钟到了,游客们潮水般地涌到一个斜坡下观看表演。在山顶的坪地上,一群身穿古代服装的演员,摇旗呐喊,挥舞刀枪,东搠西击,好一似古战场的再现。最后,“轰隆”一声炮响,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这一声炮响,又添加了“兴”呵!它“兴”得我们必须牢记旧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兴”得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它“兴”得我们必须时刻绷紧警惕的神经!

  2010年9月6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