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下大同 > 造城记

【古建筑修护工程】市大规模修缮历史街区将重现唐代风貌

发布时间:2012-10-11 09:18:08

  

 来源:大同新闻网

  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山西省大同市投入约6亿元对当地“里坊”结构和内部的四合院进行大规模修缮工作,以修复和“重现”唐代风格的历史街区风貌。

  

  “里坊”结构形成于汉代,曾是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单位。这种结构以十字形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从城市上空看,街区如同一个巨大的棋盘。

  大同的里坊格局是自唐代所形成的城市道路形态,历经唐、辽、金、明的大同民居,仍保持着完整街道布局和精美砖雕门楼四合院的旧城肌理,以真实的民居生活方式展示大同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绵绵巷”,成为大同古城内里坊结构最生动的描述。

  “里坊结构是大同古城的一个特色。”大同市古城民居修复项目负责人解玉保告诉记者,大同能够被评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历史街区风貌。

  然而,随着大同古城内人口日渐增多,城内四处扩建,严重破坏了古城内的里坊结构。而这些四合院乱搭乱建的情况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并不方便。

  为更好地保护古老里坊格局,重现古民居的风情,大同古城东南隅民居连片修复工程自2008年开始试水,于2010年正式全面开工。

  记者在正在修缮中的四合院内看到,精巧的花格式木质门窗、石条台阶、门廊正在依照原有形状而建。“我们在修复中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大同古城历史街区、传统民居的原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构件,并按照大同古城明代时期的历史特色、民居特点进行了修复。”解玉保称。

  目前,居住在该片区的居民正在进行协商搬迁。80岁的山西大同任义老人,祖辈传下来的明清时四合院便坐落在大同古城内的狮子街里坊,如今这座有着25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已是破败不堪。据悉,任义老人将告别这祖辈流传的四合院,住进现代化的新楼房。

  随着修缮工程的完成,古城内阡陌交通纵横相连的里坊结构及古朴的四合院风采也将重现。

大同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