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古之大同

秦汉明郡

发布时间:2012-10-11 09:39:10

  秦汉明郡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其时见于记载的城有:平城、代(灵丘东北)、善无(今右玉旧城)、延陵、平舒、武周塞、新城、班氏(大同西南)、马邑等。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筑长城,在今左云高山以东,云冈以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西汉   沿袭秦郡县制,其地仍为雁门郡、代郡之地。雁门郡属并州刺史部。沿所善无,共辖14县:善无、沃阳(右玉北)、繁峙(浑源西)、中陵(平鲁西北)、阴馆(朔县东南40公里)、楼烦(宁武)、武州(左云南)、汪陶(山阴岱岳)、剧阳(怀仁西南堡)、崞(浑源麻庄)、埒(应县西南)、马邑、疆阴(内蒙古丰镇西北)、平城,平城为东部都尉治。代郡属幽州刺史部,治所桑干,共辖18县,在今大同境内有10县:道人(阳高东南)、高柳(阳高西北)、班氏(大同东南)、示氏(阳高东南)、平舒、延陵、灵丘、且如(天镇北)、平邑、参合(阳高南白登堡)。

  王莽时将雁门郡易为填狄郡,属县善无易阳馆、繁峙易当要、武州易恒州、剧阳易善阳、崞县易崞张、埒县易填狄亭、马邑易章昭、平城易平顺县。代郡易厌狄郡,属县道人易道仁、班氏易班副、示氏易示聚、平邑易平胡、平舒易平葆。

  西汉时平城为汉与匈奴争夺的主战场,著名的“白登之战”就发生于此。汉高祖七年(前200)韩王信投降匈奴,刘邦亲率32万大军与匈奴展开决战,被匈奴40万精骑围困于平城东北的白登山(今马铺山)七日七夜。后采用陈平秘计才得以解围。此后,长期与匈奴“和亲”,并以云中、雁门、代郡53县为代王国封地,先后派其兄喜与子如意镇守,藩屏北镇。

  东汉   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为刺史。其地为雁门、代郡之地。雁门郡属并州刺史部,治阴馆,属县十四,今大同市境内有四县:繁峙(浑源西)、武州、崞(浑源麻庄)、平城。代郡属幽州刺史部,治高柳,属县十一,在今大同市境内有六县:高柳、道人、班氏、示氏、北平邑、平舒。建武中,卢芳之乱,沿边八部并废,徙雁门、代郡之民于常山关、居庸关东。建武二十七年(51)复置郡,自善无移雁门郡治阴馆,县仍属。其代郡治高柳。“建安中省云中、定襄五郡,立新兴郡于太原界,郡为一县隶之,而别置平城县于勾注陉南,往属焉。”汉末天下大乱陉北之地弃为荒徼。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讨伐乌桓,平定代地。安集北边郡县之民,在今代县东五里置平城县,属冀州新兴郡。黄初元年(220)复置并州,平城属并州雁门郡。无论属冀州新兴郡的平城,还是并州雁门郡的平城,均为同名异地,非今大同。

主办单位:大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