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下大同 > 古建筑文化

悬空寺

发布时间:2012-10-12 09:44:34

  

【来源单位】: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北岳雄浑南岳秀 , 用来形容南北二岳的不同特点 , 再贴切不过了。大约是受山势的影响 , 南北的建筑也都有着类似的特征。一般地讲 , 北方的建筑雄伟庄重 , 南方的建筑玲珑剔透。然而 , 在雄伟的北岳恒山 , 却有一处玲珑的建筑, 这便是被列为恒山十八景第一景的悬空寺。

   从浑源县城南行 7 里,便创入了恒山的门户——金龙口。但见两座山峰拔地而起。东有穿云摩天的恒山主峰天峰岭,西有巍峨峻峭的绝塞名山翠屏峰。两山对峙,犬牙交错,壁立万仞,奇风峰迫面,最窄处不足三丈。仰视,青天一线,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俯瞰,浑水奔流,宛如金龙腾舞夺口而泻,金龙峡之名即缘此而来。

   就在这绝世天险的金龙峡,峰回路转处,但见一座朱红古刹悬挂在西侧绝壁山腰,乍一见,疑是海市蜃楼。这是一座立体化的寺院,楼体大部分悬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凌空欲飞,奇巧无比。这便是文明遐迩的悬空寺,也许是以偌大的翠屏山为背景,整个寺院显得小巧玲珑,仿佛一组精美的雕刻镶嵌在绝壁之上,又仿佛一副彩绘的画屏悬挂在山腰。

   拾级而上,便步入悬空寺山门。山门与院落之间有一道暗廊,仿佛往翠屏山里钻,三步两转,眼前豁然开朗,是一个长方形寺院。背崖处,是一排整齐的二层楼殿,下层是和尚食宿的禅房和念经的佛堂,上层是主殿三佛殿,太乙殿和关帝殿。院落南北分别是两座玲珑的钟鼓楼,悬空突出,内置悬梯为上下甬道,通道仅容一人,悬梯的脚踏板上,钉着密密麻麻的铁钉,组成各种各样的莲花形状,日久天长,铁钉被磨的闪闪发亮。佛教徒踏上这些铁钉谓之:“步步登莲”,建筑学家则认为这是保护悬梯的绝妙措施。

   踏上悬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仿佛进入迷宫。全寺十八处大小殿阁,你不知此处彼处怎么走法。殿回楼转,一步一景,忽而钻天窗,忽而临天井,忽而穿石窟,忽而步长廊,忽而跨飞栈,扑朔迷离之际,已来到三层悬空飞楼。这座楼体大部悬空,如果你不自觉地走到凭栏处向下一望,定会头晕目眩,惊骇万分,这时,你才会发现,原来你就立在万丈深渊的一座空中楼阁上,但闻耳边风飕飕,似觉置身玉宇中尽管手扶栏杆,仍觉晃晃悠悠,不敢久留。

   简略地说出悬空寺的特点,那便是南方风格的北方建筑,概括地讲是奇、巧、悬。

   整个寺院半藏于绝壁之中,上面有危岩,两旁有巨壁,将寺院抱在怀中。下雨时,山水顺着危岩直泻谷度,使寺院免遭雨水侵蚀。山风吹来,则有两旁的巨石独当一面,恰似两道天然屏风。寺院的对面是恒山主峰天峰岭,这座高耸入云的山峰遮住了强烈的日晒。这样便使得悬空寺雨淋不着,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这件艺术珍品也因此独傲人寰,历经1400余年而巍然屹立,永远展示这它特有的风采。

   如果说悬空寺的建筑设计者设想奇特,那么整个寺院的建筑由非常巧妙。

   在特有的有限空间内,要完成一座完整的寺院本身就是一道难题。然而,悬空寺因岩结构,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平面面积不够,就设法把寺院立起来;高低不一,就用天窗、石窟,栈道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这极有限的空间内,建起了山门,钟鼓楼,过殿,大殿,配殿,朵殿,经阁,具有一般寺院应有的形势和规模,玲珑奇巧,令人叹为观止。无怪联邦德国的一位建筑学家参观悬空寺后不无感慨地说:“悬空寺把力学、美学和宗教巧妙结合在一起,我真正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悬空寺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悬”。整个建筑从选址到修建都围绕着一个“悬”字。悬空寺坐落在翠屏山半山腰,下距谷底 70 多米。要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兴建庙宇,而且要使殿间“悬空”起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座空中楼阁在古代人们手中建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倘要探究悬空寺的建筑奥妙,那便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原来,整个建筑的着力点在岩石上,在山崖上先开凿好窟体,将粗大的飞梁插到这些窟窿里,这插到山里的一大半支撑着楼体,露在外面的一小半便是楼阁的“基石”。这样,看上去空中楼阁平地而起,实际上重心在山体上。为了给人一种“悬”念,又在殿阁的出檐之下竖起若干支柱。远远望去,似乎偌大的殿阁就是这些支柱在支撑着,事实上是为了给人一种悬的感觉。游人登楼,站在栈道上,伸手竟能晃动柱身,令人为之咋舌。这些可以晃动的柱身有几十根,别看它们平时逍遥自在,一旦游人太多,负荷超重,它们就会挺身而出,负起一柱立千斤的责任了。

    悬空寺的两座三层楼和连接两座楼的栈道,大部分悬空。而起支撑作用的,却是‘因崖凿窟,半插飞梁为基的暗柱。那些悬挂的明柱,是一种假象,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这些飞楼是那些不足碗口粗的明柱在支撑着。这种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奇的巧妙构思,使得悬空寺愈显其“悬乎”。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末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硅于公元  398 年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为实现其统一大业,视恒山为屏障,就在他们准备迁都的这一年春正月,即“发 万人,凿恒岭,通直道”。从此,恒山金龙峡成了大同通往华北的重要通道。北魏的好几位皇帝曾多次亲自到恒山祭祀,以期江山永祚。并在恒山建立了大云寺,龙山建了玉泉寺。悬空寺原本是道教圣地。然而,由于政治的、社会的原因,后来悬空寺便佛道混杂,甚至儒教也混迹其中。著名的三教殿中,释、道、儒三家祖师同居一室,和平共处。这种现象在其它寺院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悬空寺是宗教领域内的一块自由天地。

   1957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定悬空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 年,国务院又规定悬空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