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古建筑文化

文庙

发布时间:2012-10-12 09:43:15

  

【来源单位】: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

  

 

  

  大同文庙位于大同县城东南隅,明初时由云中驿改建而成。《大同府志》有这样一段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   1375 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 年)以府学为代蕃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说的府学,就是文庙。由于它是由云中驿所改,因此,当时的规模不甚大,也不够完善。明宣德二年(公元 1427 年)增建肃敬厅,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又建崇文阁,这样几经修葺,才逐渐完备起来。到了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 年),大同城内发生兵变,文庙因此而遭受到严重破坏。嘉靖十六年(公元 1537 年)又大兴土木,“开云路、建云表、殿庑堂斋、亭阁祠舍、门楣之属无废不举”。天启四年(公元 1624 年)又建雁塔。至此,历经二百二十余年才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文庙又称孔子庙,简称孔庙。在封建社会里,它是文人墨士“祭祀参拜”“大成至圣先师”的场所。大同文庙这一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原先的布局分为三个组群:一是供祭祀的场所孔庙,云路坊、大成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和尊经阁,从前到后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义路坊、礼门坊、斋明厅、洁清厅、东庑、西庑、神库、神厨,另外还有乡贤祠。二是讲学场所。在中轴线上的有大门、仪门,明伦堂和东西斋房。三是府治的教育机构,即教授署和训导署。后来,这些建筑大部均已改建,明伦堂和教育机构的建筑多已塌毁而废弛。至今仅存戟门、大成殿、神库和神厨。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物,为明代所建。清顺治、乾隆时期多次进行修葺。整个建筑置于月台上,座北朝南,呈“凸”字形,面阔五间(30.5米),进深三间( 18.5 米)。单檐歇山顶,斗拱六铺作,每间两朵。横拱正面下部均砍成斜面,为明、清常见做法。转角斗拱繁缛复杂,其结构意在承托翼角。柱网排列属减柱做法,从而大大增加了殿内前部的活动空间。

   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栏围绕,栏杆中间嵌有宣武岩石刻。整个建筑在月台的烘托之下更加气势雄浑,庄严肃穆。栏杆中的石刻,以明快的线条,简练的构图,雕刻着我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此中,有反映意识形态方面的画像,有社会生产劳动和音乐舞蹈的场面,还有花草禽兽等,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可以说是一副历史的画卷和石刻艺术的佳作。栏杆上的柱头圆雕石狮,千姿百态,意趣横生,更是引人入胜。1983年国家拨款对大殿进行了整修。如今,这一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供人游览。

主办单位:大同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