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下大同 > 名人故里

拓跋珪

发布时间:2012-10-16 09:26:57

    拓跋珪(371~409),字涉圭,鲜卑族拓跋部。他的祖父拓跋什翼犍为代国国君,曾都繁畤(今浑源县北)。拓跋珪六岁时,前秦苻坚攻灭代国,部众离散,珪随母于匈奴独孤部,后又流离贺兰部。公元386年拓跋珪于牛川(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大会诸侯部落,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徙居定襄之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务农息民,国人乐之”。珪向其舅父慕容垂借兵,先后战胜独孤部、贺兰部,又率军东征西讨,攻破库莫西部和解如部,击败高车、柔然。一举灭铁弗部。前后掳获人口、牲畜数百万计。北魏遂成为北方强国,雄踞塞北。登国六年(391)因后燕国君慕容垂扣押北魏使节,强求名马而断绝往来,又联络西燕对抗后燕。登国十年(395)慕容宝率八万军队攻打北魏。珪采取“羸形以骄之”的对策,悉数带领部众、牲畜退至千里之外,珪率轻骑二万,兼道袭击,在参合陂(今阳高东北)全歼后燕军队,仅慕容宝四五千人遁还,从此后燕一蹶不振。珪乘胜进军,皇始元年(396)率大军四十万攻克并州(太原西南)。一年后又攻下后燕都城中山(河北定县)和邺城(河北临漳西南)。

  天兴元年(398)拓跋珪正式定都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始建立各种制度,进行规模宏大的首都建设。从北方各地徙民充实京都。拓地中原,尽有黄河以北今山西、河北等地,为北魏以后统一北方,与南朝形成对峙局面奠定了基础。

  拓跋珪在经济上以农业逐步代替畜牧业,他采取“务农息民”的政策,北魏多次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道武帝亲耕籍田,为百姓作表率。他注意联络汉族势力,创制设官,汲取汉族先进文化,如“典官制,立爵位,定律吕,协音乐……撰郊庙、社稷、朝觐、飨宴之仪……定律令,申科禁……造浑仪,考天象”等等,略具国家之规模。晚年神迷智昏,流于残暴,许多朝臣被他殴击,“于是朝野人情,各怀危惧,有司懈怠,英相督慑,百工偷劫,盗贼公行,巷里之间人为稀少”。矛盾激化,使他陷入精神失常,直到发狂。天赐六年(409)十月被其子拓跋绍杀死。时年39岁。

大同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