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唐代绛州龙门人,高级将领。
薛仁贵年少时家境贫寒,靠种田为生。唐贞观十八年(644),唐王朝招募10万军士征伐辽东,妻子柳氏劝说他应募立功,薛仁贵往见行军总管张士贵,被收留从军。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丽,大军行至安地(在今辽宁东部)时,郎将刘君印被敌军围困,薛仁贵单骑前往营救,他跃马直取敌将头颅,斩首后系于马鞍, 降伏余众,从此名闻三军。
唐军进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相当于唐朝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盖苏文派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20万军队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这时,薛仁贵自持骁勇强悍,想立奇功,脱下军装穿上白衣,手持方戟,腰挎两弓,大呼而驰,所向披靡,唐军乘胜前进,敌军狼狈不堪。观战的唐太宗望见,特召见薛仁贵,赐马2匹,绢40匹,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皇宫北门戍卫长。还军内地后,唐太宗特地对薛仁贵说:“朕旧将都老了,想选拔勇将外任,都不如你。朕不喜得辽东,喜得虎将。”不久加封他右领军郎将,并继续担任皇宫北门(玄武门)戍卫长。
永徽五年(654),唐高宗巡幸万年宫(在今陕西麟游),突遇山洪暴发,直冲万年宫玄武门,卫士们见水势凶猛各自逃散。薛仁贵登门向宫内大呼报警,听到喊声的唐高宗急忙出宫跑到高处,刚刚回过点神,大水已经淹没了他的寝殿。躲过大难的唐高宗夸奖薛仁贵是不怕死的忠臣,奖励他御马1匹。
显庆三年(658),唐高宗以程名振为主帅,薛仁贵为副帅征讨高丽。薛仁贵率部在贵端城(在今辽宁东部)杀敌3千多,击败了高丽军。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何力等率部与高丽大将温沙门作战,横山一役,薛仁贵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箭无虚发,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石城一战,敌将善射,唐军10余人冲锋相继阵亡,薛仁贵单骑突击,打掉了敌将手中的弓箭,把他活捉回来。不久,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战败契丹,擒获契丹王阿卜固及诸部首领。其间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龙朔元年(661),唐高宗命薛仁贵协同主将郑仁泰领兵赴天山反击侵扰边境的九姓回纥。临行,唐高宗特在内殿赐宴,并拿出内库的铠甲给薛仁贵试穿,席间唐高宗说:“古代善射的人能射穿七副甲胄,卿试试能不能射穿五副。”薛仁贵拈弓搭箭,一发洞穿五甲。唐高宗大吃一惊,命人更取坚甲赏赐薛仁贵。当时天山九姓回纥拥有10万多人,临阵数十名骁勇骑士前来挑战,薛仁贵箭无虚发,射死3人,乘势进军碛北安抚余众,擒获回纥首领兄弟3人而还。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骚扰边境。
乾封元年(666),高丽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继位莫离支,但其弟泉男建、泉男产各有势力,互不相让,被驱逐的泉男生特遣儿子向唐朝求救。唐高宗派庞同善、高偘前去支持泉男生。泉男建拥兵相拒,唐高宗命薛仁贵率军增援。刚到新城,高丽军趁夜袭击,薛仁贵率军出战,斩敌首数百级。进至金山,庞同善、高偘兵败,高丽军乘胜而进。薛仁贵率军奋力将高丽军截为两段,斩首5万余级,连续攻占高丽南苏、木底、苍岩3城,与泉男生军队会合。唐高宗闻讯后亲自写信慰勉薛仁贵。紧接着薛仁贵又率领2千人马,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其他将领认为兵少劝他不要轻进。薛仁贵告诉大家,兵“在善用,不在众”,于是他身先士卒,攻坚力战,杀敌万余人,攻克扶余城。扶余川内的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之后,薛仁贵沿海拓展,在平壤城与唐朝派来的大总管李勣勣胜利会师,降伏了高丽。为了稳定局势,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2万留守平壤,任命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薛仁贵受命后移治新城。任安东都护期间,他“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咸亨元年(670),唐朝又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抗击吐蕃,支援吐谷浑。不久又任命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镇压高丽反叛。开耀元年(681),唐高宗再次起用薛仁贵,任命他为瓜州长史,拜右领军卫将军,镇守瓜(今甘肃安西)、沙(今甘肃敦煌)等州。
永淳元年(682),突厥部落首领骨咄禄与阿史德元珍反叛,进犯云州(今山西大同)。永淳二年(683)唐朝任命年已七旬的薛仁贵为检校代州都督,率兵攻打骚扰云州的突厥元珍部落。敌人听说薛仁贵重新带兵打仗,吓得不敢对阵,一时四散奔逃。薛仁贵率军杀敌1万余人,俘获2万多人,缴获驼、马、牛、羊3万余头,大获全胜。薛仁贵大将军的威名,于是在塞北各地传扬得更加神乎其神。就在这一年薛仁贵去世,享年70岁。朝廷追赠他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还特地安排灵车护丧回归故里。
李存孝(?~894),原名安敬思,唐末蔚州灵丘人,李克用义子,著名将领。
《新五代史•李存孝传》记载李存孝为代州飞狐人。《新唐书•地理志》载,飞狐应属蔚州(今山西灵丘),不属代州(今山西代县)。据《大同文史资料》辨析,古飞狐道曾通达代州,疑与飞狐道混淆。同时,李存孝在灵丘既有广泛的传说,又有历史记载。康熙《灵丘县志》说:“后唐李存孝,邑人。”灵丘县城魁见村内,存有明代和清代树立的两通李存孝故里碑,碑文均为“护国勇南公太保大将军沁州王李存孝故里”。而历史上多次隶属大同的飞狐(亦名广昌,今河北涞源),并无李存孝其人的记载与传说。
安敬思童年时力大无穷,相传牧羊于大涧(今灵丘大涧)时,正遇沙陀首领李克用围猎射虎,将虎逼向羊群,安敬思惟恐老虎吃羊,于是徒手擒虎,隔涧掷于李克用一侧。安敬思被俘获后,收留在李克用身边。长大以后,骑马射箭样样精通,骁勇果敢冠绝三军。李克用遂收他为义子,赐姓名李存孝,跟随在身边为骑兵将领。打仗时李存孝身披重铠,手舞铁锤,背着弓挂着矛,出入阵中,以两匹马跟从,战斗紧张时,换马上下如飞,射箭百发百中。人们把他比作三国的张辽、甘宁。
晚唐时期是个军阀混战,藩镇割据的年代,李存孝跟随李克用南征北战,常常充当骑兵先锋,创下了常胜不败的纪录。在李克用赴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镇压黄巢农民起义,开封上源遭遇朱温等重大战事中,李存孝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与其他割据势力的战斗中,李存孝出奇制胜,打了许多漂亮仗,为李克用的藩镇割据势力夺取了河东、河朔等处大片土地。因而他在《旧唐书》、《新唐书》均有记载,《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有本传。
大顺元年(890)五月,一场变故搞得李克用焦头烂额。当时,李克用的弟弟,驻守潞州(今山西长治)的昭义军节度使李克恭,被其部下安居受和冯霸杀害,地盘落入另一股割据势力梁人手中。相邻的泽州(今山西晋城)也危在旦夕,梁军对镇守泽州的李罕之喊话说:“你老想傍着太原沙陀这棵大树,现今上党已归了我们,大军正在围困太原,沙陀人将无家可归,看你不投降还能依靠谁?”将李罕之逼得毫无办法。李克用派李存孝率5 千人马救援泽州,李存孝带5百骑兵来到梁军营前,大呼道:“我就是给沙陀寻找家园的人,还要寻找你们的肉来犒赏三军,快叫胖的出来与我格斗!”引军出战的梁军骁将邓季筠也以勇猛著称,李存孝舞槊向前,一把将邓季筠生擒过来。紧接着他激励部众,舞槊先登,一举打败梁军主帅李谠,又率兵追击至马牢山,歼敌1万多人 ,获马1千多匹。此时唐王朝也来凑热闹添乱,派出京兆尹孙揆为昭义节度使,与持送旌节的供奉官韩归范一道,带领1万余人浩浩荡荡前来潞州赴任。李存孝带领3百骑兵埋伏于长子县西崖。等到唐朝军马前后不顾时,李存孝出奇兵横击,生擒孙揆与韩归范,还俘虏了5百唐军。紧接着率军赶跑了占据潞州的梁军将领葛从周、朱崇节,收复了潞州。拿下潞州的李存孝本来想当昭义节度使,不想李克用只封他为汾州(今山西汾阳)刺史,因此气得好几天吃不下饭。不久,李存孝又被调任州(今陕西彬县)刺史。
大顺二年(891)三月,邢州节度使安知建叛降了汴军,李存孝率兵很快平定了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被李克用任命为邢州留后(已拥有实权等待正式任命的候补节度使)。而早在文德元年(888)第一次攻占邢、洺、磁等州时,也是李存孝的功劳最多。当时,李克用以邢、洺等地为基地,连年攻打赵王占据的常山,李存孝为先锋,攻下了临城(今河北临城)、元氏(今河北元氏)等地。赵王求救于幽州(今北京)的李匡威,李匡威大军到来的时候,李存孝率军转移。李克用的另一个义子李存信,素与李存孝不和,就向李克用说李存孝的坏话,把李存孝退兵说成是无心打仗,望风退却。
李存孝知道后,自恃战功,郁郁不平,景福元年(892)十月,以邢州叛附于朱全忠。
李克用亲自带兵把邢州城围困起来,四面挖沟修筑工事。李存孝出兵冲击,工事修不起来。有个叫袁奉韬的小将派人对李存孝说:“将军所怕的唯有晋王,等壕堑修成,留下兵把守他就忙别的去了,到时候你怕个谁?”
李存孝一想也对,就放纵了工事的修筑。没几天深沟高垒修建起来,李存孝被围在里面,想出也出不去了。城中粮食吃光,李存孝走上城头大呼:“儿受晋王恩惠,位至将相,怎么能舍父子而依附仇敌呢?全是李存信构陷闹的。我愿活着见父王一面。”李克用派刘夫人进城,带着李存孝一块儿来到军前。李存孝低头请罪说:“从前儿有功,没有过,今天之所以这样,都是李存信陷害的结果。”李克用斥责他说:“你写书檄骂我,难道也是李存信所为吗?”李克用命人把李存孝绑在后车,带到太原,乾宁元年(894)在太原用几辆车撕裂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