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市地处豫东南黄淮冲积平原,同安徽省交界。全市主要有汉、回两个民族,为河南省五个扩权市之一,辖15个乡(镇),6个办事处,全市面积1083平方公里,人口118万人,有466个行政村,1674个自然村。项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时期为项子国故地。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项城人民,在坎坷不平的社会生活中,他们用民歌形象而生动地刻划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愿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才华和智慧。所以长期以来,在项城人民中流传着绚丽多姿,风格各异的民歌。这些民歌成了表达项城人民的思想情感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近几年来,笔者在搜集整理中,对项城民歌的面貌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项城民歌的形成与发展;项城民歌的内容与风格特点;项城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得专家及同行们指正。
一、 项城民歌的形成与发展
关于项城民歌何时形成?在《项城县志》上找不到记载,找老艺人座谈他们也说不清楚。为此,我认为要探讨项城民歌的形成,首先要弄清楚河南民歌的形成,我想从中可能找出点根据来。那么,河南民歌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欧洲著名文化社会学家、艺术家阿诺德?豪泽尔所说:“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过程,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许多不同因素:自然和文化,地理和人种,时间和地点,生物学和心理学,经济和社会阶层(1)”。所以,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河南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来考虑。
河南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下游地带,它东西南北,与晋、陕、鄂、皖、鲁、冀等六省毗连,因古代称为豫州,又是九州之中,故有中州之称。河南的自然环境雄伟壮观,它的北面有太行山,西面有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南面有大别山和桐柏山,黄河横贯河南,淮河发源于桐柏山麓。其它还有属于长江水系的丹河和白河,属于海河水系的卫河。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它既有山区又有丘陵地带,但更大面积的地带是由黄河、淮河流域冲积而成的大平原。因此,自古以来河南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集居地区,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又由于远自夏、商、周,这些朝代建都于河南;春秋战国时期的八、九个诸侯国也都是建都于河南的一些县(市),如:郑、卫、陈、蔡、宋、杞、申、息等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从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以来,均有建都在河南的历史,正由于过去中原地带政治上的集中和发展,这些都为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作为表示中原文化之一的艺术形式——民歌,历史上也曾有所记载,比如被人们视为我国最早记录民歌最多的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其中记载十五国风的“芣苕”(诗经?周南),“溱洧”(诗经?郑风)、“氓”(诗经?卫风)等篇,就是反映当时中原大地人民生活的,这些地区大多数是属于现在河南所辖区域,如:邶、卫、王、郑、陈、桧等。到了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府”中,就设有专人向民间采集民歌,如汉代的《相和大曲》;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等。那么,这些民歌在当时的活动区域情况怎样呢?《汉书?艺文志》歌诗类记载了这些诗歌的产地,包括了吴、楚、燕、代、齐、郑等广大地域,诗歌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的名称中,也提到了河南的汝南、郑等地名。另古人又有“秦声、楚调、吴歙、蔡讴”者之说,这其中的蔡是周朝的国名之一,即今河南的上蔡县、新蔡县一带(项城市的南临邦县)。在《孟子?告子》中有陈国“好巫觋歌舞之事,其民化之”的记载,陈国则指河南的淮阳(项城市的北临邦县)。
综上所述,一方面可以看出河南民歌的产生的历史是悠久的;另一方面从河南民歌的形成状况及活动区域来看,其项城民歌的形成肯定是受河南民歌影响的(因项城市属河南省所辖)。下面仅举项城市南顿《回民秧歌》的产生情况,就足以证明项城民歌的产生是历史悠久的。项城市南顿《回民秧歌》是南顿镇回民群众自娱性的民间舞蹈。该舞蹈唱、说、舞三者兼顾,比较活泼。据秧歌艺人马仁杰所述,《回民秧歌》流传到他这一辈,已是七、八代了,若按每代三十年计算,南顿《回民秧歌》的产生距今足有二百年的历史。(在此值得说明是的,据南顿清真寺阿訇诸凤一谈,按回族的伊斯兰教教规,回民是不能参加歌舞活动的,但由于当地回民杂居在汉民中,无形中受到汉民的影响。于是就由不公开到公开地搞起各种文娱活动。《回民秧歌》就是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我们从该舞的流传情况来看,不得不承认南顿《回民秧歌》的产生有其悠久的历史。当然,南顿是项城所辖的一个小镇,由此,我们从《回民秧歌》的产生也能窥探到项城民歌的产生历史。
在旧社会,项城民歌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其原因我想不外乎有二:其一,项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们接受外来的事物不太容易,即使有一些民歌也会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得不到发展,有的可能随着时代的推移已经灭迹。其二,这是由民歌的属性造成的。因为民歌最能反映客观事物,抒发人民的心声,对统阶级的残酷压迫是抨击和控诉的。所以历代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歌唱是深恶痛绝的。古籍上有关“禁歌”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明太祖禁歌舞,违者要倒吊饮水而死,“即缚悬楼上,饮水三日而亡”(2)。因此,项城民歌在旧社会是得不到发展的。
要谈项城民歌的发展,事实上还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项城民歌才焕发青春,才得以发展。四十年来,笔者确实发现很多民歌成为群众娱乐的口头曲,特别是每年的春节、灯节期间,群众自发性的民间文艺活动更是达到了高潮,其场面非常壮观。无论是玩旱船、跑竹马,或是推小车、高跷、狮子等,其中唱的大部分是抒发群众心声的民歌。更值得提到的是,有的民歌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成了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社会主义的赞歌。比如项城民歌《歌唱十二个月》、《送给毛主席尝一尝》等,这些民歌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音乐到歌词都产生了质的飞跃,在项城民歌发展史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 项城民歌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我国从《吕氏春秋?古乐》中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记载,以及《吴越春秋》中关于一首相传为黄帝(原始社会的一个部落)时期流传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载,都可以看出,民歌在原始社会里就与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有密切的关系。项城民歌也是如此,它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这些民歌始终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愿望的工具,成为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精神文化食粮。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3)。项城民歌反映了项城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其表现内容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其一,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爱和恨,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如《招歌》:
十二月有个十二月歌,
家家准备把年过,
有钱人家杀猪羊,
穷人还得吃窝窝。
其二,反映旧社会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压迫,倾吐苦难之情的,如《哭一年》:
十二月来整一年,
小寡妇房中泪涟涟,
家家把年过,鞭炮响连天,
想起丈夫哭皇天,
撇下我奴家真可怜。
其三,有反映旧社会一些贫穷男子因受剥削惨重,家贫如洗,娶不上妻子的民歌。如《鳏汉盼妻》:
十二月来整一年,
鳏汉越思心越烦,
做出饭来无人吃
做出衣来无人穿,
人家过年热腾腾,
鳏汉过年孤单单。
人家有妻处处好,
鳏汉无妻事事难。
其四,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主和男女间纯洁爱情的民歌。如《送情郎》:
送情郎送到大门南,
小妹妹金簪子掉路边,
我有心拐回去把金簪子找,
舍了金簪子舍不了奴情男。
其五,有反映妻子规劝丈夫邪归正的民歌。《劝夫》:
东北风刮得阵阵寒,
劝声郎君别赌钱,
你要记心间。
其六,有歌唱花卉景物,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从而寄托人民心中美好的思想感情的民歌。如《对灯歌》:
俺出灯来谁对灯?
什么开花点明灯?
你出灯来俺对灯,芝麻开花点明灯。
其七,有表现人民在欢渡佳节时所演唱的诙谐曲和滑稽调。如《吓神歌》:
小小芝麻土里长,
长出棵来朴楞楞,
结出梭来四棱棱,
打出芝麻红橙橙,
压出油来青凌凌,
炸出果子黄澄澄,
端出托板敬神圣,
那嗬呀嗨,阿弥陀佛。
总之,就项城民歌来说,所表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这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的:“中国的民歌是最丰富而热情的,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有趣味(4)。
项城县由于地处平原的缘故,所以在民歌的活动形式上一般是以小调、(所谓小调,即是流行于人民群众中的小曲,它的词曲比较完整,能够独立演唱,反映群众各个方面生活,抒发人民各种思想感情,它的演唱内容大多是反映婚姻爱情的)灯歌,(所谓灯歌,即是历代人民在欢度新春和欢度元宵佳节时所唱的民歌。)儿歌(所谓儿歌,即是儿童能够演唱或是大人专唱给孩子的歌曲。儿歌一般结构短小精悍,语言脍炙人口。宜于学唱。)等三种形式出现的。下面就这三种形式的民歌,总的谈谈项城民歌的风格特点。
1、 歌词语言朴实生动,文学价值高
民歌是口头创和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所以民歌随着时代的前进,其思想性、艺术性都在不断地提高和丰满。正如高尔基所说:“最深刻最鲜明、在艺术上达到完美的主角典型乃是口头文学,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所创造的”(5)。当然,项城民歌也不例外。近几年来,笔者搜集了项城民歌八十余首,从这八十余首民歌中确实发现很多民歌的歌词语言朴实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比如《闹五更》的歌词:
一更一点正睡梦胧,
忽听得什么东西叫唤一声,
娘问女儿什么东西叫?
娘啊娘一更天那蚊子哼哼哼哼到了二更。
二更二点正睡梦胧,
忽听得什么东西叫唤一声,
娘问女儿什么东西叫?
娘啊娘二更天那寒虫叽叽叽叽到了三更。
我们从上面的两段歌词中就可清楚地看到,其歌词语言没有受规正的七言体,八言体等格式所约束,而是根据情感的需要,字数可多可少。这样出自情感的口头文学创作,听起来顺畅入耳,给人以朴实感。此外,歌词中象声词的运用,如“叽叽叽叽”,“哼哼哼哼”,不仅使歌词语言更加生动俏皮,增强了歌词的趣味性,烘托出了情绪,而且给人以新鲜之感。当然,类似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吓神歌》、《卖扁食》、《姑嫂二会去踏青》等。这些民歌的文学价值及审美价值都是比较高的。
在项城歌中,还有常用形象化的广大群众所熟悉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历史人物,五谷杂粮,蓝天白云等作比,然后,兴然讴歌,引出主题,这在文学创作手法上叫着“比兴”。比如《十二个月》中的:
腊月里来梅花放,
梅花朵朵吐清香,
家家户户庆新春,
幸福不忘共产党。
我们从上面的四句歌词中,可以看出无论从创和手法上或是从立意上都显示出不俗的魅力。所以说尽可能歌是乡土文学的精华,其艺术价值确实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在项城民歌中,发现很多民歌使用方言土语。这样以来,致使民歌不仅易在群众中流传普及,而且使其地方特点加强。比如《卖扁食》这首民歌的歌词:
来到街口卖扁食,
正东来个小公子儿,
站在锅前跟儿。
歌词中的“扁食”实为“饺子”,但在民歌中不用“饺子”之称,(因当地人称“饺子”为“扁食”)无形中就加强了它的地方性和乡土气息。还如《招歌》:
正月有招正月歌,
鲜来的媳妇拜公婆,
大红衫子绿扁袖,
八幅罗裙就地拖。
歌词第二句中的“鲜来的”,实为“新来的”,由于使用了方言土语,读起来不仅感到地方特点十分鲜明,而且易于群众接受。再加《闹五更》中的:
三更三点正睡梦胧,
忽听得什么东西叫唤一声,
娘问女儿什么东西叫?
娘啊娘三更天那蛤蟆呱呱呱呱到了四更。
四更四点正睡梦胧,
忽听得什么东西叫唤一声,
娘问女儿什么东西叫?
娘啊娘四更天那老鸹嘎嘎嘎嘎到了五更。
上面歌词中的“蛤蟆”(青蛙)、“老鸹”(乌鸦)这些动物的名称在歌词中都按当地群众的习惯称呼而唱出,显然给人以亲切之感。由此看来,由于民歌有直接反映人民生活的特质,所以它采用方言土语是十分正常的事,这样更加突出了歌词文学的地方性。
2、 歌词结构多样化
在项城民歌中,无论是小调、灯歌或儿歌,它们的歌词多以分节歌形式出现的,短的有四、五段,长的有十几段或几十段的。其大都押比较整齐的韵脚。句式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不等。每段有偶数句结构的,如二句体、四句体、六句体等。也有奇数句结构的,如三句体、五句体等。下面分别谈谈项城民歌句式不等的歌词结构。
二句体结构:在项城民歌中,二句体歌词结构多在儿歌中能见到。比如儿歌《板凳板凳摞摞》中的:
板凳板凳摞摞,
里头坐个大哥。
大哥出来买菜,
里头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
里头坐个姑娘、、、、、
从上面的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两句为一段,每段所押韵脚也不一样。此外,我们也可发现,该儿歌上段歌词的末尾二字,正好是下段歌词的开始二字,这种传统的“连环扣”手法,一是读起来顺畅上口,二是使段与段衔接紧密,读起来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还如《小鸡咯哒》中的:
小鸡咯哒,要吃黄瓜。
黄瓜有水,要吃鸡腿。
鸡腿有毛,要吃甜桃。
甜桃有核,要吃牛犊……
上面是四言句式的两句体结构。我们从这首儿歌中,也能品味到同上例《板凳板凳摞摞》所具备的共同特点。
三句体结构:在项城民歌中,三句体结构的歌词多在小调中能见到。(这类民歌多是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每段只有三句,每段必有数段,段与段衔接较紧。比如《小寡妇上坟》:
三月清明雨纷纷,
雪梅小姐上新坟,
丫环随后跟。
去年清明你还在,
今年清明命归阴,
叫奴好伤心。(下略)
又如《劝夫》的歌词:
北风刮得阵阵寒,
劝声郎君别赌钱,
你要记心间。
软床暖铺你不睡,
赌博场里去赌钱,
家业全抛完。(下略)
我们从上面两首民歌的歌词中,可以发现三句体歌词的一、二句是二二三的七字句式结构,如“北风刮得阵阵寒”。第三句是二三的五字句式结构,如“家业全抛完。”这样的音节和格律,唱者顺口,听者悦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四句体结构:在项城民歌中,四句体歌词结构多在灯歌中能见到,并且这类结构的歌词占的量比较大。比如《太平年》中的歌词:
正月里来正月正,
白马银枪小罗成,
一十一岁放响马,
夜打登州救秦琼。
二月里来龙抬头,
七郎八虎闯幽州,
两狼山困着杨老将,
杨七郎搬兵没回头。(下略)
上面的歌词每段只有四句,每句大都是规正的七言句或八言句,每段叙述一个故事内容,段与段表现的内容不连贯,但总的来讲是歌唱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这类结构的民歌还如《对灯歌》、《十二个月》、《什么出来满天亮》等。当然,四句体结构的歌词在小调中也能见到。比如小调《四辈上工》:
正月里来正月正,
打发四辈上了工,
上工先打三缸水,
早吃早饭搭牛棚。
二月里来龙抬头,
小二姐绣楼梳油头,
手扒窗外往外望,
看见四辈去放牛。
三月里来三月三,
小二姐房中纺线线,
多纺线线织好布,
好给四辈把衣添。(上略)
从上面《四辈上工》的歌词可看出,与上面介绍的灯歌《太平年》不太一样,它们虽然都是四句体歌词结构组成的,但《四辈上工》的歌词,段与段衔接较紧,整个歌词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综上所述,在项城民歌中,无论是小调、灯歌或儿歌,其歌词的结构大都为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当然,五句体、六句体的歌词也是有的,但相比之下所占的量要少得多,故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三、 项城民歌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项城民歌真切地反映了一定历史阶级中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鲜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阶级爱憎和悲欢苦乐,紧密地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所以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了其它活动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倾吐心声
在项城民歌中,确实有一部分传统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渴望自由恋爱,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利用民歌倾吐了对封建制度不满的心声。当然,在解放后,广大人民群众利用民歌倾吐了他们赞颂党、赞颂祖国、赞颂社会主义、赞颂新生活的心声。由此看来,民歌是历代人民抒发心声的得力工具。
2、 传授知识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统治阶级剥夺了劳动人民掌握文化的权利,人民只有运用民歌民谣来记录他们的生活经验,纪录历史、科学、生产等各方面的知识。如项城民歌《十二个月》、《对花歌》、《对灯歌》等,这些民歌把一年十二个月中的节令、节日都唱了,将一年四季中哪一季种什么,哪一季收什么,以及天文地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民间故事等,都在民歌中体现出来。由于这些民歌代代相传,口传心授,所以成为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教科书。
3、 寓教于乐
在项城民歌中,确实有一部分民歌是属于“劝善规过”、“醒世箴言”的传世佳作。这些民歌在十分轻松愉快的歌声中,把传统的道德观,很自然、融洽地传授到群众中去,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 自娱自乐
每逢春节、灯节及其他重大节日,人们自发地聚在一起搞民间文艺活动,其中唱民歌是一项主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是迫切,衣食足,歌舞兴,人们编新词,唱新歌,直抒胸怀,成为陶冶情趣,愉悦神情的最佳文艺活动形式。
总之,通过上述对项城民歌三个方面的探讨,我认为项城民歌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勤劳勇敢的项城人民对民间歌谣是重视和热爱的。尽管历代统治阶级对人民歌唱采取禁歌措施,但人民群众始终牢牢掌握着民歌这一有力武器向统治阶级和黑暗势力进行抗争。致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以及社会活动的好资料。最后祝愿项城民歌通过近几年来的搜集和整理,将在社会主义新的民族文化事业的艺苑里永放异彩。
注:(1)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
(2)引自《中国舞蹈史》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引自《聂耳?冼星海纪念文选》
(5)引自《高尔基文选》
来源: 项城文化网
主办单位:周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