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非物质遗产

《黑暗传》

发布时间:2012-11-19 10:46:31

   《黑暗传》的发现受到了我国神话学界和德国及国、法国奥地利丹麦的汉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热情评价。这部长达3000多行的史诗唱本,记录着汉民族的远古创世神话。被我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判定为汉民族广义的神话史诗,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黑暗传》的保存,是神农架先民崇敬上古开天辟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结果。他们把神话当做真有其事的历史知识,代代往下传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传》手抄本素为经典,当作传家宝加以珍藏,从不轻易示人。在神农架,把《黑暗传》带进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为子孙所知的事例屡见不鲜。《黑暗传》的发现,是中国古神话的新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之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神的出现是人类自身力量薄弱在想象中的一种弥补,天堂的出现是人类对死亡的一种畏惧。而神农架的山民却以歌的形式祈祭亡灵,表现出一种对死亡的超然和对人生苦难的冷漠。据说打丧鼓起源于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箕踞放盆而歌。”事实上,丧鼓歌则远远早于庄子时代。就在这些民间丧鼓歌手的口头,流传着一部汉民族的神话叙事史诗《黑暗传》。神农架群艺馆干部胡崇峻十分幸运地发现了它,于是他便成了中国的荷马。

  1982年胡崇峻在神农架的深山老林中采撷到一朵民族文化的瑰丽奇葩----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手抄本,手抄本以七字一句的民歌形式叙述了史前至明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分为四大部分:天地起源,盘古开天,洪水泡天和再造人类、三皇五帝。《黑暗传》手抄本出现。胡崇峻当即认为手抄本价值重大。接着,他又走访了近200名神农架深山里的民间歌师和会讲故事的老人,竞然搜集到《黑暗传》的8种文本,计3万多行。他将搜集到的资料片断刊发在《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上。第一个发现《黑暗传》真正价值的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刘守华教授,他于1984年1月便撰写了《鄂西北古神话的新发现一神农架神话叙事山歌<黑暗传>初评》。文章认为:《黑暗传》的发现证明汉民族有神话史诗一类的作品在民间口头流传。中国神话学会会长、著名学者袁珂先生读到刘守华的论文和《黑暗传》的片断之后,兴奋地说:“《黑暗传》的发现是个新的突破,汉民族也有了自己的史诗”。袁珂指出:“《黑暗传》极为珍贵,贵在数百年前就有人将神话传说和历史联为一片,作了初步的熔铸和整理”。

  1984年7月,在全国少数民族神话学术讨论会上,刘守华向全国学术界介绍了这一民间文学的重要成果。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尔重撰文说:“《黑暗传》比《离骚》的铺叙和想象能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其内容之丰富,文采之光华,能使《昭明文选》、《文苑英华》之类的著作为之逊色。”1984年9月21日,《湖北日报》捷足先登,在头版刊登的神农架发现汉族首部创世史诗《黑暗传》的重要消息。消息上了当天的《人民日报》要目。

  汉族史诗为何发现在神农架地区?

  蜚声中外的神农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它不仅是奥秘莫测的“动植物王国”、“绿色宝库”,而且是悠久辉煌的楚文化和巴文化的汇合区,形成了举世独有、神奇无穷的原始森林文化圈。

  鄂西北一带,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交相契合之区。仰韶文化向南伸展,及于鄂西北。较晚的屈家岭文化向北伸展,及于豫西南。更晚的河南龙山文化,又伸展到鄂西北。1958年到1962年发掘的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其下层清仰韶文化,中层底屈家岭文化,上层是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石家河文化,其叠压关系正是南北文化彼此激荡的地下实证。神农架历史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它的文化包容性。 

  《黑暗传》在神农架发现,是因为神农架有着3个独特的地位:一、在文化发展史上,它是整个文化由原初走向文明过程的独特且极佳的观测点;二、在文化形态学上,它是多元文化整合活性组织的资料馆;三、在文化地理学上,它是探索文化与地域关系的研究室。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神农架相继发现了汉族首部神话史诗《黑暗传》和中华民族文化史“活化石”《太阳经》、《太阴经》、《太阳太阴经》等古歌、木刻珍本,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宝库,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