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非物质遗产

黄梅挑花

发布时间:2012-11-19 10:45:51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在全国众多的挑花绣品中,黄梅挑花被当地人称为:彩挑。国内许多研究民间工艺方面的专家亦称黄梅挑花为:彩挑。“黄梅下乡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历数百年而不衰,其花样丰富多彩,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跃居全国榜首,为湖北争得了荣誉。”(摘自《湖北工艺美术•第四章之黄梅挑花》)

  1958年,在黄梅县境内蔡山脚下发掘明朝嘉靖四十一(公元1561)年墓葬中,墓中女尸头上搭有彩线挑绣的“福寿双桃”方巾,可以证明黄梅挑花这门民间工艺,最少距今有约500年历史。根据作品花纹分析,它的蘷龙蘷凤组织法与青铜器上的花纹相似,它的团式花纹,又与江陵南城出土的三千年前楚墓葬木船木胎漆器上的朱绘团式图案的组织相似,由此可见黄梅挑花可追溯到500年以前。

  有俗谚说:黄梅有女皆挑花。其中尤以蔡山、新开、孔垅为最盛。这儿的女孩,刚刚知事就跟着妈妈或者婶婶做针线活。一直做到出嫁。她们把不会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被叫做整巴掌的女孩是一种羞耻。

  黄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念:GA)机布,又叫大(念:DAI)布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七种颜色),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动物如:鲤鱼穿莲、恩鸽蟠桃、鹭鸶穿莲等;戏曲人物有:四郎探母、穆桂英下寨、桃园结义等;植物有:莲、兰、菊、桃等。1987年中国首届艺术节湖北省民间美术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赢得大众和专家的赞誉,著名美学家王朝文在“无声的诗歌”(《人民日报》1987年9 月9日)一文中称:“稚拙美与清新感相互作用,”正是挑花手们的心灵的聪颖和人格力量再现。就目前搜集的全部图案的团花(又名中心花)约16——18个;边花、填花、角花等各种图案纹式约60——80个之多。主要的品种有被面、床单、门沿、方巾、围腰、衣裤、鞋垫、枕头等。其中方巾尤为出色。

  1938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参加波兰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获奖章。1959年、1980年两度被选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窗帘、台布、沙发巾的饰物。改革开放以来,接受邀请赴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塞浦路斯、利比亚、美国、香港、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展览。

  历史以来,黄梅人民创造了这种手工技艺。同时,这种手工制品,支特了黄梅乡村人家几个世纪的日常生活,美化了人民的心灵,是不可多得的民间瑰宝。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湖北省黄梅县的石九梅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