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铜铃舞俗称解钱,是流行于宣恩酉水流域一带土家人独有的一种古老祭祀歌舞形式。
表演八宝铜铃舞,场面隆重热烈,陈施讲究,仪式独特。在主家堂屋中堂上方需悬挂三亲土王神像(田好汉、向老官人、彭公爵主);中堂右角设有香案,上摆肉食、果蔬类贡品及香蜡纸钱;中堂左角设有神位,供置田氏祖神大二三郎,即铜马、铁马、木马等。土家梯玛头戴三亲五折冠,身穿八幅罗裙(红、黄、蓝三色的八幅布做的裙子,如同当今的百折裙),左手执司刀,右手握八宝铜铃,率众徒弟摇铃舞唱,祈求先祖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家兴人旺、消灾免难、百事顺畅。八宝铜铃杖,杖长约40厘米,上顶刻一马头形,下底刻一个半弧形叉为马脚,两端各有4个马铜铃,它既是土老司“解钱”最主要的道具,又是祭祀舞蹈的指挥乐器。各地对土家梯玛的称呼不一,有称端公,或土老师,是人与鬼神之间的传言人,由东山圣公和南山圣母成精后显灵附身变成,专门为人们做好事。所以端公曾被土家族人民赋予了极大的信任和神权,由它来解决生活中一系列的重要问题,如祭祀,求子等。
八宝铜铃舞以清脆悦耳的铃声节奏调控舞蹈动作节拍,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歌舞之时,土老司边唱神歌边舞,动作粗犷、敏捷,剑端所系的八个铜铃叮当有声,故称“八宝铜铃舞”。铜铃舞除少量表现请神还愿的内容外,大量舞蹈动作表现的都是一整套叙述土家族先民远古骑马游猎与迁徙的历史内容,诸如喂马、逗马、上马、下马、奔马、赛马等动作,仅摇铃的舞姿就不下十五六种。其舞姿粗犷,感情炽烈,表演铜铃舞的人数一般为八人,多则一二十人,围观众人可随意与土老师对歌,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八宝铜铃舞不仅是一种精彩的歌舞形式,一种艺术的风俗画卷,同时它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蕴含深邃的哲学价值和教化意义。它的唱词为土家梯玛所传唱的《神歌》,具有《竹枝词》的风格,以土家族语言为载体,世代口耳相传,或以汉字记音方式世代传承,是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舞蹈动作有“三步罡”、“卧马摇铃”、“跨马射箭”等5套组合、独立动作14个,是步伐、形态、构图的有机统一,其核心舞步是“三步罡”,舞者扣胸曲膝、一步一颤,具有流动的韵律美。音乐多以“嗬嗬腔”为内核和主要节奏,形成一种独具明快节奏特色的歌乐门类。其旋律音程,多为纯四度、纯五度的大跳和同度音的持续“摇晃”,是中国民族基本乐理中“摇声”之说的古老源头。其历史渊源有文献记载,但年代不明,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八宝铜铃舞作为五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湖北省西南部少数民族聚集区稀有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八宝铜铃舞传人:田宗堂。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