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湖北名校

湖北美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2-11-19 10:40:57

  湖北美术学院坐落于武汉长江之滨、武昌蛇山北麓的昙华林,是华中地区唯一一所专门高等美术学府,全国八所美术学院之一。前身是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由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蒋兰圃先生、唐义精先生及徐子珩先生等数位热衷于艺术教育事业的有志之士于1920年所创建。武昌艺专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我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武昌艺专)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建校期间,学校得到过张学良等许多名人志士的资助,康有为曾为学校题写校名。武昌艺专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武昌艺专)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学校初创时校名为“武昌美术学校”,1923年经原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易名为“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由原北京政府教育部正式定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董会由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闻一多、张梦生、陈仲壁、张肇铭、王霞宙等人组成,校长唐义精。武昌艺专设绘画系本科、西洋画系本科和艺术教育系本科,并附设高中和初中二部,在校生人数逾800名。学校先后聘请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来校任教,如闻一多、冼星海(留法)、贺绿汀、吕骥、唐一禾(留法)、庄子曼(留法)、曾一橹(留法)、彭友贤(留法)、倪贻德(留日)、关良(留日)、许太谷(留日)、王道平(留日)、蒋治民(留日)、林葆青(留日)、彭沛民(留英)、何之培(留法)、郑人仇(留日)、孙行予(留日)、陈子和(留日)以及王霞宙、张肇铭、杨立光、刘一层、冯法祀、刘依闻、张振铎、程白舟、钱延康、阮璞、刘国枢、周大集、陈箫空、缪天瑞等,学校还聘有若干外籍艺术家任教。

  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学校迁至四川江津,1946年抗战胜利后返回武汉。1949年,武昌艺专并入中原大学,之后又并入湖北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学院,几经变迁,至1971年易名为湖北艺术专科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1977年学校恢复本科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恢复原校名——湖北艺术学院,分美术与音乐两部。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湖北艺术学院分为美术、音乐两部,美术分部独立建院,定名为“湖北美术学院”,开启了学院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领域崛起的新篇章。

  学校从一开始就彰显了“敢为天下先”的开放、自由、创新的精神。在武昌艺专时期,学校聚集了一大批留法、留英、留日的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具有开明进步思想的教授、学者和艺术家,是时,校园里充满了活跃、自由的学术思想和氛围。为了新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当时不惜重金从上海聘请中国首批人体模特儿来校上人体写生课,在当时封建思想充溢的旧中国,其开创性可见一斑。在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唐义精校长在学术上倡导“中西融合”,“对艺术无须偏见,对艺术家亦无须有门户只见”,为形成“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奠定了基础,成为彰显学校学术精神与教学传统的恒久资源。

  北伐战争时期,学校师生就以从事战地宣传的方式,参加了反北洋军阀卖国罪行的斗争。1930年,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学生张执一(建国后曾任中央统战部长)联络武汉大学、华中大学、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北省第一女子中学、湖北省高级中学、湖北省第一中学等学校进步学生三十余人,群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成立“左联”,并出版进步月刊《支前》、《江天》杂志。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对祖国的践踏,唐义精校长愤慨地说:“可毁取物质,不可毁取精神”,号召师生用精湛的艺术去鼓舞人民群众。该校师生随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多以抗战为题,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御敌、保卫国家的英勇斗争,创作了大量爱国主义宣传画、艺术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一禾所作《正义的战争》、《剿除汉奸》、《向万恶的倭寇讨还血债》,油画《七·七的号角》、《武汉警备者》、《女子肖像》、《胜利与和平》、《女游击队员》、《穷人》、《村妇》、《田头送茶》等作品和杨立光的油画《穿皮大衣的人》等作品,其中有的被印刷成宣传画,广为张贴,影响很大,有的参加了当时的全国美术展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得到徐悲鸿等人的高度赞誉。其中一些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成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和人类社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校始终是爱国者、革命者、中共地下党员聚集处,武昌艺专文学教师李实为中共党员,解放后为湖北省文教厅第一任厅长,并兼任武昌艺专被接管、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的第一任院长。武昌艺专期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蜚声画坛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如:张肇铭、王霞宙、杨立光、刘依闻、张振铎、李家桢、金维诺、刘国枢、刘一层等。如是种种,集中体现了当时学校建校纪念碑上镌刻的“真、善、美”的办学宗旨和当时提出:“根据时代及环境之需要而为多数人所能享受之艺术才是学院所急迫需要之艺术,先求其有,再求其善,更求其美是进化之一定规程。际此艺术没落时代,我人当知努力之方向在此。”的办学方向。

  解放后,学院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在50年代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急需的高级美术专门人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汤文选、尹瘦石、张祖武、冯今松、黄铁山、魏扬、蔡迪安、伍振权、谢源璜、陈天然、迟柯等艺术家、雕塑家和美术理论家;60年代初培养和造就的一批高级美术人才,如:唐小禾、程犁、尚杨、陈立言、查世铭等成为改革开放后华中地区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的中坚力量,其艺术成就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文革时期,学院停办,转以美术创作为主,兼事培训普及工作,其间培训辅导的“黄陂农民泥塑”创作团体全国知名,其间培养的优秀学员有如:项金国、付中望、陈育村等一批优秀雕塑家。1971年恢复招生,招收工农兵学员,培养出如:罗世平、董继宁、郭召明、曹小强(巴特尔)、李邦耀、张小莉等一批优秀艺术家;1977年恢复高考后,学院步入长足发展时期,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美术教育家、艺术家、设计艺术家、理论家,如:刘一源、皮道坚、徐勇民、陈孟昕、周向林、李全武、刘寿祥、石冲、李松、范汉成等。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求真、求善、求美,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坚持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向,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复兴我伟大民族”,成为该院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学校以先进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术精神和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艺术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以美育作为新兴教育事业在全国的兴起,为形成华中地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学术风格和人才培养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美术学院是集美术教育、美术创作、艺术设计、美术理论研究和艺术产业开发于一体的、有较大规模的高等美术学府,从中专到本科、硕士生、继续教育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学校设有动画、中国画、油画、壁画、版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美术学和水彩画等12个院系及视觉艺术基础部、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部和附属中专部。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建)1个二级学科,以及绘画、动画、雕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教育、摄影、书法学10个本科专业,25个专业方向,且均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与其他高校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形成了我国中部地区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