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占地2911亩,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是全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国际交流生都就读于南湖校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中原大学(1948--1953):1948年,为建设和巩固不断扩大的中原解放区,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和干部,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毅然决定在中原地区创办一所大学,并定名为中原大学。7月10日,中原大学筹委会成立,由陈毅、张际春、刘子久、嵇文甫、张柏园、罗绳武等七人组成,陈毅担任筹委会主任。8月2日,在中原军区召开的“八一”纪念大会上,刘伯承司令庄严宣布了中原大学正式成立。10月,中原大学第一届校领导班子正式组建,范文澜任校长,潘梓年任副校长,孟夫唐任教务长。1950年,中原大学先后建立起文艺学院、教育学院、财经学院和政治学院(后扩建为政法学院)。在五年的办学历程里,中原大学共培养了15000多名各类人才,为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恢复和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1953--1958):1952年,高等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同年,河南大学经济系、中华大学经济系先行合并到中原大学。1953年,遵照中南地区的院系调整安排,中原大学校名被取消,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基础,集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学院直属高等教育部领导,中南高等教育局管理;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是中南地区唯一的财经、政法类院校。荟萃了并入院校学术造诣较深、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及大量的图书资料,两院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58--1978):1958年7月,为适应“大跃进”运动的需要,教育部和司法部分别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湖北省管理。湖北省将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干部学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湖北大学。在极左错误路线的严重干扰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12月,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顶住压力,将湖北大学撤销政法专业,保留财经专业,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成为全国原有18所财经院校仅存的“一所半”(辽宁财经学院、湖北财经专科学校)中的“半所”。
湖北财经学院(1978--1985):1978年,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湖北财经学院时期,学校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经过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和此后努力,学院成为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财经院校,部分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较强,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全国同类学科中领先,如政治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工业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等。
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1984--2000):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由司法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并以司法部为主。1985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部属三所财经院校改变名称的批复”,湖北财经学院改名为中南财经大学。1988年10月,学校建校四十周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校园内的陈毅元帅半身铜像题写了“陈毅”二字。1997年,学校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投资经济学被批准为财政部部属高校首批重点学科,列部属高校之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属教育部领导。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正式组建。合校以来,学校在基础建设、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璀璨,引人注目。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正式建立研究生院。2012年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截止2012年4月,学校现有教师总数1503人,教师中教授215人,副教授529人,博士生导师152人;拥有一批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在国际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资深学者,现有“长江学者”1人,“楚天学者”10人,有35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6名教师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0名教师获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十五”以来,学校有2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入选教育部“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111人才工程”,42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7100余人,博士生83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49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200余人次。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优势学科4个、特色学科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学校现有48个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各层次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招生权。学校还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实验基地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创新人才实验区(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解纷专家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我校连续3年成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高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双语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97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