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景点大全

恩施土司城

发布时间:2012-11-19 09:53:38

  

  

  位于恩施城郊对山湾,占地300余亩,这里集中展现了恩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

  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初为竭糜制度,发展于宋,完备于元、明(由褐糜制度发展成为土司制度),终止于清,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宋、元、明、清各代,时达八百余年。

  土司在历史上的出现,与中央政府所执行的边区民族政策息息相关。湘、鄂黔等地,山高水远,民风彪悍,为了实现有效管理,遂在这些地方设立土司王代中央集权实行管理。土司王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享有特权。在政治上,他们对所辖区域有绝对的生杀大权。据说,就连辖区内的姑娘出嫁,他们都拥有“初夜权”;在经济上,他们征收税赋,生活骄奢。在文化上,土司王都建有戏院或养有专供娱乐的歌舞戏班。巴人崇武,武王伐纣时就留下了“巴师勇锐”的记载。军事上他们实行农时在田,战时为兵的“农兵合一”制。健全的制度加上残酷的训练,使土司兵丁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史料记载,容美土司曾以48人击溃桑植千余人的侵袭。明嘉庆年间,年届80余岁的容美土司田舜年父子亲率土司兵赴浙江沿海抗倭。土司兵所到之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倭寇无不闻风丧胆。

  恩施土司城的主建筑九进堂是按照土司王的规制而建。门楼、戏楼、议事厅、摆手堂、后院门楼、王府仓库、土司子女住所、内宫中堂、后堂,可谓一应俱全。除此之外,为了突出一座城的管理功能,在恩施土司城中还建有城门、侗族风雨桥、廪君祠、校场、土家族民居、城墙、钟楼、鼓楼、百花园、白虎雕像、卧虎铁桥、听涛茶楼、民族艺苑。这些建筑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进深99.99米,宽29.9米,总建筑面积达3999平方米,是目前中国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华土家第一城”。

  另外,土家民俗随处可见,游览土司城如同体验民俗。摆手堂是土家族特有的祭祀性建筑,俗称“神堂”。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人都喜欢在这里唱摆手歌,跳摆手舞,以此祭奠祖先和祈求庇佑。摆手堂主要供奉的是被称作彭公爵主、向老倌人和田好汉三位土王菩萨。这是一个娱神娱人的地方,土王菩萨接受祭礼,“梯玛”巫师引导人们唱摆手歌,土家儿女欢快地跳起摆手舞。欢乐在这里,不分彼此。此外,摆手堂的建筑上圆下方,充分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也暗合着中国人所崇尚的外圆内方的行为规范。

  登高攀上土司城墙,层层建筑次第展开。城墙依山修造,逶迤延绵,厚实坚固,它恰如一条巨龙,将土司城围得严严实实。这种固若金汤的气势在恩施境内的唐崖土司城遗址上亦依稀可辨。土司城在这里表达的不仅是一个家的概念,它是领地,是皇城,是权力,是土司制度几百年的历史悄然逝去后的一次浓墨重彩的再现。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