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景点大全

咸丰土司城

发布时间:2012-11-19 09:53:18

  

  

  位于恩施咸丰县的玄武山下,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当时元朝中央政府对湘、鄂僻壤鞭长莫及,遂在这些地方设立“土王”代管政策。覃氏先祖覃启处送成为第一代土王,授宣慰使司。至明代,覃姓势力愈大,开始大规模营建城池,同时为表示效忠朝廷,覃氏常应官军之召,配合讨伐小股匪贼。明末,朝政腐败,盗匪四起,族长覃鼎公开招募壮丁,扩充军队。后覃鼎因征渝有功,军威显赫。天启三年(年),朝廷赐皇命四道,将他功升宣抚使司,行参将事,赐建大坊平西将军帅府,建功德牌坊一座。明熹宗朱由校还亲笔题写匾额“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以示嘉奖。同时朝廷在唐崖司西方设立西坪司和菖蒲司,作为唐崖长官司的左右二司。此时的覃鼎,实际统治着鄂西南、渝东几千平方千米的土地,位列恩施18土司之首。清初,朝廷对各地土司继续采用安抚政策,唐崖长官司得以保存,但势力却大不如前。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历时元、明、清三代的唐崖长官司终被废除。最后一代族长覃光烈自杀谢祖,唐崖覃氏土司正式宣告结束。而作为历代土司司治场所的土司城在相沿十八代,历时529年后,也随着土司制度的结束没入了历史的尘烟中。

  鼎盛时期的唐崖土司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是名震楚蜀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料记载:时建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衙署、官言堂、营房、书院、钱库、跑马场、靶场、教堂场、牢房、月台、万兽园、正殿、内室、御花园、等一应俱全,占地百余公顷。至今除了断垣残墙,还保存有石牌坊、石马、墓葬等。

  在唐崖司村,当地人都称土司城为“皇城”,称土王陵墓为“皇坟”。在现存的6座大型墓葬中(除了田氏夫人墓),有一个现象颇让人费解,那就是它们几乎都没有在墓碑上留下姓名。当地民间盛传,覃鼎生前修了48座墓,出殡时,用了48口一模一样的棺材,按同一规模和葬祭仪式,在同一时间出殡。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防止后人盗墓。在墓碑上不留名字是不是也出于同样的考虑呢?

  除了皇坟外,土司城遗址上还矗立着一座“镇城之宝”石牌坊。牌坊属全石仿木结构斗拱亭阁式建筑,一斗三升,飞檐翘角,三门四柱。高6.8米,宽6.03米。牌坊正背面额上楷体阴刻“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小字题刻为“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佥书兼宣抚司宣抚使覃鼎立,天启四年正月吉旦”。坊上正背浮雕有“土王巡游”、“渔樵耕读”、“云吞雨雾”、“哪叱闹海”、“槐荫送子”等图画,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渗透影响,又保留着土家文化固有的特色,反映出汉文化与土家文化的完美结合。整个牌坊庄重、古朴。

  另外,唐崖村南河畔高台上还有桓侯庙(张飞庙)遗址。如今殿毁庙坍,只有一对石人石马保存完好,相传这是覃鼎的妻子田氏为纪念其夫卓著战功而雕塑的。唐崖土司城何以如此亲睐张飞,建庙祭祀?这或许与当地生猪饲养传统有关。因张飞出身屠夫,把他请到这里镇守司城,驱除猪瘟,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

  玄武山上还有一对苍翠挺拔的水杉树。相传系覃鼎、田氏于明天启年间亲手所栽,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据当地人讲,覃鼎夫妻感情特别好。田氏原是龙潭安抚使的女儿,当年唐崖覃氏与龙潭田氏常年为争夺土地兵戎相见。为了平息战乱,龙潭土司提出“和亲”,于是田氏作为和平使者来到覃鼎身边。田氏为人贤淑,才智超群,开明大度,是覃鼎的贤内助。据记载,田氏曾带36名侍女去峨嵋山拜佛,沿途看到“天府之国”先进的农耕文化,要求侍女拜农学习养猪、种桑、养蚕、刺绣等技术。回来后,田氏夫人把36名侍女分别赐给当地农民为妻,广泛传授农业技术,深受当地人的尊敬。田氏在内务管理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覃鼎死后,其子宗尧即位,颇行不道,田氏大义灭亲,绳以礼法,并亲自主持了一段时间的政务。在这段时间里,“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转输无乏”。后来,田氏将王位传给了覃鼎的侄子覃宗禹。这是唐崖土司史上子袭父位的一个例外,反映了田氏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唐崖土司正是因为覃鼎夫妇文韬武略和苦心经营,从而达到了巅峰。这对土司夫妇因此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关于他们的种种传说至今不衰。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