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周长4730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
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显陵平面呈金瓶形状,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以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陵园由内外罗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建筑建群组成。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为兴献王,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他出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封为兴王,弘治七年(1494年)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正德十四年(1519年)薨逝。时明武宗朱厚照赐谥为“献”,在松林山择地,按亲王规制营建茔园,翌年四月初三安葬。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无嗣崩殂,据太祖朱元璋“兄终弟及”的遗训,袭封兴王不久的朱厚熜被迎往北京入继大统,是为明世宗,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历时47年。
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3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市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0年明显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四百余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办单位: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