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的规划和历史性的成就
张文生
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其中第十部分提出了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的论述,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对台工作的新成果和新成就,规划了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任务和方向,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
性文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延续性与开创性的特征。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因为“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建设性地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的重要思想,作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抉择,不仅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而且实现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两会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历史性的突破和成就。成功驾驭了复杂多变的台海局势,有效确保了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服务了国家发展大局,实践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阐述了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指导对台工作的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勾勒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蓝图,反映了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延续性与开创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务实的精神面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和平统一的奋斗目标和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坚强力量,始终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领导核心。
2002年陈水扁极力鼓吹“一边一国”、“公投制宪”,企图谋求“法理台独”,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台独”反分裂斗争,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极大地震慑和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0 2005年4月国共两党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建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成功遏阻了“台独”势力推行“法理台独’’的冒险行径,引领两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上康庄大道,实现了台湾政局的重大积极变化。
2008年以来,随着台湾政局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中央抓住历史机遇,推动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先后签署了18项协议,达成了多项共识,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两岸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两岸关系进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得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201 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台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支持“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有效地稳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极大地增强了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十八大报告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自信、务实的精神,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一方面,又理性务实地指出,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厚植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增强台湾同胞民族认同。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2008年1 2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绪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关系逐步进入“深水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任务。十八大报告重申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再次提出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等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的倡议。报告也对民进党和泛绿阵营呼吁: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这些理性务实的规划为下一阶段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八大报告既是传承历史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面对未来的高瞻远瞩的规划。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两岸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成就,要归功于和平发展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报告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勾勒了蓝图,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一定能够取得更大进展。
厦门大学台研院政治研究所